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渗透融合初探

时间:2022-10-30 19:35:29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现代教育应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能

够持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尊自重,独立自主,乐观积极,开朗向

上。形成足够的抗压力面对人生的各种考

验和挫折,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对

社会、国家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乐于作

出贡献,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

值。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既有区

别,又有联系,如果两者有机整合,定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

用。教育者在实施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让我们的每

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一、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

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

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

市、自治区155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

情感進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

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

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

卑、孤僻、畏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

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目前,全国

已经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

题。当代社会发展对儿童的影响非常复

杂,学习时间过长、学业压力大成为普遍

现状,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产生消极、

厌学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的

倾向,致使小学生稚嫩脆弱的心灵千疮百

孔。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落

实刻不容缓。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

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给教育对象的心理发

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性服

务,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

展。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

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

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

理成分为基础,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是

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没有健全的心

理过程和人格,就不可能建构高层次的精

神世界,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

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顺利

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心理健康的人,

才能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

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

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

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一般有较高

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了解自己的

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

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

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

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

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德育与心

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相融合

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科教授兼系主任黄

重光医生创立的“I can”实践心理学模式,

率先把精神科医学、大脑神经科学和心理

学的精髓融入在“I can全人教育”当中,

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中相融

合的典范。下面以小学三年级人际交往内

容为例,对比两种德育模式的差异。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

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

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

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

儿童。

(二)活动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方法。

2.学生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觉,达成

互相理解与包容。

(三)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水果,认识

吗?(课件出示:杨桃)它是什么形状

的?为什么两次看到的形状不一样?给我

们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它告诉我们,同一件事物,从不

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

此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想

一想”。(板书课题)

2.换位思考。

师: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在一起做

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因为想法不一

样,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时该

怎么办呢?我们来分析三个常见的事例。

(1)看书上第28页的图,谁来介绍一

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①她们的感受分别是怎样的?会想些

什么?(伤心、不满)

②假如她们都站到对方角度想一想,

结果会怎样?(换位、沟通)

师:对,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多

从对方的感受、想法出发,换位思考,这

样才能理解对方,让我们的友谊更长久。

(2)看书上第29页的图,谁来介绍一

下图意?

①你能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吗?

②李勇为什么生气?

师:帮助别人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讲究方法,否则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的。

想一想: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

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如果别

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师:(火上浇油,让李勇更添烦恼)将

心比心,我们才能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3)看书上第30页的图,谁看懂了?

①女同学为什么哭?男同学心情怎样?

②这件事要是发生在你们身上,你们

会怎么做?

師:与人交往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

计较,我们会觉得生活更美好,心情更愉

快。正像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世界上最

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

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3.交流课前调查。

师: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课前

老师让你们做这方面的调查,谁愿意讲讲?

师:事情往往不是我们看到或想到的

样子,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快乐,也让

别人开心。古人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因

此写下许多相关的诗句,现在我们就来体

会一下。

哲理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师:谁能解读一下诗句?

4.情绪与表情。

师:我们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做到换

位思考,就要先知道对方的心情、感受,

观察他的情绪变化。那,你们了解别人的

情绪吗?

师:对,人们的喜怒哀乐会反映在面

部表情上。现在我们就来画一画人们情绪

化的脸部表情。(使用投影仪介绍)

师:了解每个人的情绪,让我们在与

其交往时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5.播放歌曲结束。

小结: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

课,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拥有一颗宽容的

心,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让快乐与你们

永远同在!(播放歌曲:《歌声与微

笑》)

这节课教学设计完整,内容充实而又

十分贴近生活,但总觉得这节课少了点什

么,内容上略显突兀与苍白。本节课的重

点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我们要多从

对方的感受、想法出发,换位思考,但是

事实上,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

事!通过这节课,孩子是否在今后的人际

交往中就能够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注重考

虑别人的感受,真正从内心体谅、宽容别

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再来看看“I can”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

单元一以礼待人(4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白“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辨别有礼貌和无礼貌的行为。

3.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日常生活中学

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4.认识不同的情绪,并学习掌握自己

的情绪。

(二)基本价值

1.以礼待入。

2.尊重别人。

3.守望相助。

4.爱心、勇气、谦逊。

(三)共通能力

1.协作能力。

2.沟通能力。

3.运算能力。

4.自我管理能力。

5.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步骤

1.课前评估:我的“以礼待人”指数。

结果较理想:请他们不要骄傲,继续

努力。假如结果未如理想,就请认真听下

面的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渐成为

“以礼待人”的孩子。

2.主题故事。

(1)教师讲述《加加会说对不起》。

(2)请同学上来演一演。

(3)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人物的情绪

变化:兴高采烈、兴奋、生气、害怕、羞

耻、愤怒、惭愧……

3.停一停,想一想。

(1)如果你是加加,你会怎样做?

(2)请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简单分享。

(3)当时加加的心情怎么样?探讨这

个选择会造成什么后果。

(4)如果你令别人生气了,你会怎么

做?你在家中有没有做过和加加一样的行

为?当时家人的感受如何?

4.点点头,笑笑口。

(1)主题故事。

(2)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会怎样

做?分享你的经验。

(3)当别人接受你的道歉时,你有什

么感受?

(4)判斷下列行为,走出“有礼”迷宫。

(5)分析加加“人格功能”。

5.用用脑,动动手。

下列情景是“以礼待人”的行为吗?

做出选择(列举案例)

6.转转转,向前走。

(1)小游戏:有礼孩子“包剪锤”。

猜输的人要说“对不起”,猜对的人

说“客气客气”,猜成平手同时说“多谢

指教”。

(2)礼貌大接龙:想出三个礼貌用

语,写在下面.

(3)礼貌口号齐创作。

7.课后评估。

8.单元总结。

在第一、第二课时中,有心要向学生

介绍与情绪相关的小知识。例如,当你感

到有人触犯了自己的权益时,或对自己不

尊重时,会产生一种非常气愤的情绪,比

生气更加严重,这叫做“愤怒”;当觉得

自己失败了,或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时,

会感到“惭愧”。

这时,孩子们会悦纳自己,知道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以及这种情绪

的切身体验。只有自己了解了这些心理感

受,将心比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

受,否则,单纯地教给孩子了解他人的心

情和感觉,只能是一种无效之举。

这个课后评估的必要性在于检测之前

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评估之后,教师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不理想的项目制定一个

目标,并尝试有计划施行,从小目标开始

一步步做起。一个“以礼待入”的孩子能够

以真诚有礼的态度与别人和睦相处,让别人

觉得舒服,并且产生受到尊重的感觉,因而

深受爱戴,心中充满自信,非常快乐和满

足。让孩子不断成长,并懂得欣赏自己的进

步,继而不断向前,努力改进。

黄重光先生认为,“I can”心理学教

育模式有这样三个重点:

重点一:成功。

根据心理治疗科学,心理是由“自我

价值”“观察”“情绪”和“行为”不断

互动所组成;在“I can”

心理学模式里,我们称之为

“人格功能”(Personality Functioning)。

成功的人能够发挥“人格功能”四方面的

心理力量,持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战胜

挫折、考验和诱惑,无论处在怎样的逆

境,仍能屹立不倒,并有力量追求正确的

人生目标。

重点二:进步。

根据动机心理学,人类最强的动机是

发自内心的自主、醒觉和成功感。在“I

can”心理学模式里,是由“I”-Insights

(自我反思)、“c”-Confirmation(自我肯

定)、“A”-Abilities(人生才能)、

“N”Nurture(不断成长)所组成的、循

环不息的“自我赋权”过程,通过这个过

程,我们能不断推动自己进步和增值。

重点三:快乐。

根据发展心理学,我们的情感得到满

足,才会快乐和有生命力。在实践心理学

模式里,通过“连系”(Connect),我们

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赋

权”(Empower),我们影响和改变别

人。发挥“连系”与“赋权”的作用,就

有力量“爱己爱人”,活出快乐人生。

以上三个重点更是彼此不断互动。能够

发挥正向“人格功能”力量的人,不止有能

力“成功”,也大多数是自主能力强的入,

他们不断自我赋权,达至“进步”;他们也

有力量与别人维系良好的关系,因此得到

“快乐”。换言之,“成功”“进步”和

“快乐”三者产生正面循环不息的互动作

用,不断强化,不断完善,不断升华。

从这两节课对比来看,很显然,香港

“I can”教育模式确有其可取之处。首先它

进行了单元整合,整个单元都在培养孩子

们“以礼待人”这个行为习惯,并且出发

点不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而是站在自身的

角度。

根据心理治疗科学,心理是由“自我

价值”“观察”“情绪”和“行为”不断

互动所组成。根据动机心理学,人类最强

的动机是发自内心的自主、醒觉和成功

感。孩子们可以从心理上承认并接纳自己

的情绪,改变认知,进而改变行为,实现

自身价值。

一个人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

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两

页书、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就能让孩子们形

成良好的品德,也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灌

输达成,而是需要他们自身去体验、去感

受,像一棵树那样“在冰雪下欠伸,在早

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他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

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以此达到心理的

认可和接受,获得满足。

从“心”开始,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

说教,而是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直抵心灵

深处,形成一种更加适合学生,能够潜移

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教育。让德育教育不是

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求发展,

扎根于孩子的灵魂,让教育充满生命情

怀,让校园充盈成长气息,让孩子的每一

天都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成长上进的正能

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协力行动,携手拥

抱未来!

推荐访问:初探 德育 渗透 融合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