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16:45:41 浏览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新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使品德与社会变得更具有生命力,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小学生的潜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就成为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境教学法 真实情感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具有综合型和实践性的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课程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成长,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小学生的感受,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情境和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1.情境的含义

情境这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情景、境地,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境况的意思。”[1]情境这个词包含了两个因素:“情感、意境和有形的载体。”[2]经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学者对“情境”的表述基本相像,都认为,“情”是由“境”产生的,人们通过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2.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1989年,Brown,Collin,Duguid写了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其中的观点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学习。”[3]冯卫东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4]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手段,如故事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的动力以及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以此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1.创设的教学情境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很多教师都会使用情境教学法,但往往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形式比较单一,如放个简单的音乐、视频等。

2.创设的教学情境内容不精准,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的素材应该选择最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案例,达到内容上的精准。但是在一些课堂中,教师对于所使用的情境素材不加以任何修饰,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显得非常粗糙。

3.创设的教学情境目的不明确,盲目使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创设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恰当的目的明确的情境会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情境当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

4.教学情境情感不真实,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充分准备素材而且教师的情感也很重要,创设的教学情境既要有境,也要有情,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想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自己的情感也要到位。如果教师自己的情感没有融入到情境中就很难让学生也融入到情境中,这样一来只能说有境无情了。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并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创设的教学情境很生硬。

三、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1.创设体验情境,培养真实情感

品德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小学生的错误思想,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例如,我们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看图,听教师讲,学生便不能深入地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情感,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地扮演残疾人,切身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有的孩子蒙起眼睛扮成了盲人,有的孩子背起一只手,成了“小断臂”……一节课下来后,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再嘲笑残疾人,也使得我们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2.善用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效果。我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满足全体小学生的需求。如在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由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谁知道站在最前面的人是谁呀?她们都是些什么人呀?由这些问题引出残疾人的话题,并正式进入课堂的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残疾人为这个舞蹈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正常人付出的努力,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这种精神,明白她们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与关怀。

3.开展游戏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引入游戏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缓解思想品德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大力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教学

在创设教学情境前教师要提前布置好任务,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方面,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素材,充分准备教学的各环节,精心备教案备学生。学生方面,学生在课前要充分熟悉新课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配合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

结语

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手段。情境教学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优化课堂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王进平.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3]张楠.《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陈桃.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學院学报,2011,04:7-9.

推荐访问:情境 品德 品德 课堂 小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