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概述

时间:2022-12-25 10:10:02 浏览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师要能够在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对学生传输数学知识,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明确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数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是人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高效的数学课堂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新媒體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新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数字技术将他们重新编码,用直观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的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它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新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发挥作用,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创新,新媒体和教育的融合不断响应课改理念,对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丰富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复杂的,因为其逻辑思维强,学生容易跟不上教学节奏,导致走神,难以掌握数学知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吸收数学知识,让知识的接受过程更加轻松,学生从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新媒体使教学打破了课本的局限性,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课本内容与拓展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基础知识更扎实,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明确目标,把握课堂培养方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共同关注三维目标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共同作用下,会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方向感,会使得课堂利用率不断提升,会使得“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更佳。为了使课堂目标更有方向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备课时间,并通过“备学生”来了解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通过“备教材”来准确把握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当教师对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会更加自信地走进课堂,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们开展学习活动。

3 以生为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状态,教师习惯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递给学生们,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致使其们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思维能力也将难以得到提高。对此,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创新和完善教学策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有效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能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进而帮助学生们切实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性概念,接着,可以通过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的思考活动,比如:同学们,再过几周就是学校校运会了,为了喧染气氛,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你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教师通过点名让学生回答:可以分给几个班?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会列式吗?教师点名,学生回答:80除以20。通过相关题目,引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另外,在深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相关试题,比如:同学们,为了校运会开得更热烈些,福娃手工小组也来到了现场,你们看,他们制作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在相关题目的引导下,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完成并得出问题答案,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4 分层教学,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活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的学习水平要相近,并能依据组内间成员的整体水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等等,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在其基础上得以成长。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基础性问题留给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回答,把一些疑难问题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另外,分层教学还要注重分层活动的多样性,比如分层作业、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等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进而促进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策略,力求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们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量关系结合空间形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本文基于该思想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策略做简要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

5 “以形助数”的呈现

5.1 小数乘除法

数的计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与数相关的知识所具有的抽象性也造成了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这也正是教学中的难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关于小数乘、除法及其性质的教学,这也是基于小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规律所作出的改动,再加上分数乘法的算理相较于小数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编排上就将小数乘法放在了分数乘法之前。再者,其计算方法的推导也是由其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与小数乘法关系并不是很大,而对于小数除法的性质可以按照整数乘法的学习方式来理解。总之,无论是小数乘法还是小数出发,都要将重点放在基本算理和算法上,从而自然地推动小数乘除法性质的教学。

5.2 简易方程

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初步的涉猎抽象知识,形成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在教材中涉及到代数知识的部分是在简易方程中进行正式出现的。从算术到代数的发展是人类对数量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突破,在小学阶段初步涉及到的代数知识——方程,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之后学习代数几何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其呈现特点可以分为两点:一是用字母来代替数字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初步接触代数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会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有所抵触,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用含字母的代数式既能够表示数量关系,也能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从而让学生习惯于用代数的形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学会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方法。二是等式基本性质的显现。在簡易方程中,最直观的就是等式格式和性质的凸显,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与日后的代数学习相连接,培养其代数思维。例如,x±5=7,都可以看做是等号两边加5或减5,得出x=7+5和x=7-5。

5.3 分数

认识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相关基础知识,是之后学习真假分数的必要条件,是学习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教材中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为:一是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学习,突出单位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形进行涂色的方式来掌握不同分数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比较不同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并与单位1进行比较。其过程突出了圆的作用,也便于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二是从问题出发,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原理和转化方法来学习约分和通分,再通过画图的方式加深印象,并进行检验。三是分数加减法强调算理,并用文字的方式对其法则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画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将生活化教学全面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需要教师立足教材进行教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深刻关联,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学到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如学生小明带着100元钱到书店去买书,展示书店的一角,书架上放着各种类型的书籍,有《童话故事》《连环画》《成语词典》《现代汉语字典》等,通过对书籍定价了解到,《童话故事》7.55元,《连环画》5.65元,《成语词典》18元,《现代汉语字典》75元等,向学生进行提问,小明带的100元钱够买以上四本书籍吗?《童话故事》和《连环画》一共多少元?《成语词典》比《现代汉语字典》便宜多少元?让学生带着主观感情色彩去练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6.1 丰富的图形与几何

“长方体与正方体”以及“图形的运动”等章节都提供了大量的几何图形知识,引导学生从实物出发抽象概括几何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分割、剪接、添加等方法,提升其空间想象力。

6.2 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学习特点以及目前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取得很大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6.3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以及学习数学的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分层评价,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很难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优等生可以评价其不足之处,让其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对于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主要采用激励评价为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1/3+1/4=?教学时,后进生算出1/3+1/4=1/7,优等生算出1/3+1/4=7/12时,认真倾听后进生的想法,让优等生继续做1/3+1/4+1/6+1/12=?争取更大进步。

6.4 对学生科学划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完成分层导学,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的调查以及访问。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以及基本情况进行掌握,这样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划分层次,然后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分层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有层次的进行划分。划分层次主要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但是,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即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小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应兼顾优、中、差三个层次。优等生:根据实际问题整百整千进行运算,后进生;百以内进行运算。

.

7 计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趣

7.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一种很枯燥的练习,有许多学生对计算缺乏兴趣,甚至厌恶计算题。因此,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很重要。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学中要从实际生活入手,创造探究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教师还可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如小组竞赛、口算抢答等活动,能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7.2 坚持每天做计算练习

计算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每个内容的教学都脱离不了计算。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在教学计算部分的内容时,可能算得很好,但过了这单元,又生疏了。所以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长期的、连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计算方面要每天都有一定的练习。如每节课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最好要求学生用计算题卡进行每天练习,这些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要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又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时,每教学一种新的计算类型题,可以在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后,布置10—20题同类型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达到巩固和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 经过长期练习,学生不但对计算题不会生疏,而且计算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逐步达到教学的要求。

7.3 培养学生检验的良好习惯

认真检验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计算结果再次确定。可以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写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演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8 “数形互助”的呈现

数形互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位置”以及“鸡兔同笼”的问题中,二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将“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的数学思想结合运用,使学生抓住“形”与“数”之间的关系,实现由具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使问题的表述更加准确,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都突出强调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以起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教师也要借助数学思想方法,在不断的引导和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趣味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有了新的变化,新媒体为趣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有效的科技手段,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学数学老师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结合新媒体特点,学习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的氛围下开展趣味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许多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趣味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又产生了更多新鲜有趣的的教学元素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活力,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和谐。在新形势下,小学教育已经意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将新媒体融入课堂教育也是趣味教学有效的实现途径,小学老师应该针对新媒体展开研究,思考如何将新媒体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课堂之中。

9 “以数解形”的呈现

9.1 转化思想的应用

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后,出现了多边形的面积,这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整合运用,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以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形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先将其转化为长方形再进行推导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则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推导来的;梯形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来求得。在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中,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提升,最终在把握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转化图形与图形的能力。

9.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要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活动背后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思想,从而理解本质。

9.3 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小学生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多通过引出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从中抽象数学知识,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中,学生的铅笔盒、课本等物体形状就是辨别长、宽、高以及棱长的优质练习对象。

10 新媒体在小学数学趣味教育中的运用

10.1 设置开头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节课的开始奠定了整节课的学习氛围,老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来抓住学生的视线。老师要注意开头的设置要融合学生的兴趣点,再考虑设置内容与新媒体的结合方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动画片,老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动画形象作为提问的主人公,让动画人物代替老师提出问题,引入课堂知识,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积极性去思考问题从而且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来时需要利用动态图片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原动画场景,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逐渐开始接触新媒体,不少小学生已经拥有手机,或者偶尔使用父母的手机,老师开展课堂可以提前制作电子预习卡,通过手机设备让学生接收,通过这种形式预留课堂提问,在课前知晓学习任务,保留对知识的好奇心。

10.2 设置情境营造数学氛围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对事物的注意力最多保留三十分钟,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内容或者教学环境如果无法时刻刺激学生的大脑,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容易分散。因此小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地给孩子们刺激,激活大脑,让他们的精神状态保持饱满。通过新媒体来设置情景能营造出持久的教学氛围,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沉浸在数学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把握情景设置的节奏,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课堂状态和反应来了解学生是否开小差,当注意力出现了分散的时候,要适时采取新媒体手段来重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校应当加大新媒体教育的投入力度,小学教师也需具备相应的新媒体素质,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会熟练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和新媒体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是探究世界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进行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消除学生陌生心理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课堂引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展教學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现在教材中,大多显得枯燥无趣,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大都自制力较差,单调枯燥的教材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擅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应用也应该回归生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能够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生活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拓展教学范围,使学生能够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将与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生活化,利用问题的形象化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课程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掌握不同形状面积的计算公式。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之后用尺子,将家里的门、窗、桌子面的边长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作为备用数据保存起来,当门窗损坏需要重新安装时,可以直接拿出数据辅助安装工作的进行。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中相对复杂的内容,在解行程问题时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量的变化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比如学生要从行驶地点、行驶时间、行驶方向、行驶结果这四个要素展开分析,涉及到方向和距离的变化,依靠大脑的想象力无法形成完整的过程示意图。书本上的图示往往只能呈现简单的变化,对于分析物体动态运动效果并不理想,变化过程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句有一定困难。即使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很清晰,学生依然存在不能及时消化的问题,对于知识的难度升级,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在消耗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而新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消解理解上的困扰,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来演示物体运动情况,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为动态的演示更加集中。通过新媒体将行程问题的难点进行分解,静态的行程问题动态化,抽象概念直观呈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效率。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把握小学数学的学科特性,还要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将与教学有关的生活场景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计划,将生活化教学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教学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变,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环境,全面促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南桥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旻劼.“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隅[J].小学数学教师,2018(04):47-49.

[2]杨斌穆.新媒体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43-144.

[3]陈宇飞.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30):39.

[4]陈雪.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27):26-27.

[5]马会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00-201.

[6]黄燕. 创建“美”的课堂追求“效”的实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41-41.

[7]张杨纲.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2018(8).

[8]王同庆.浅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J].新校园(阅读),2018(2).

[9]吴敏.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8)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概述 趣味 媒体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