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8 14:40:11 浏览量:

摘  要:本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选定小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知识的吸收、内化并转化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对分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睡觉、聊天、发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闻不问、不学不思的情况相当普遍,是“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突出表现。学生存在没有真正吸收知识,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的问题 [1]。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改革角度出发,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对分课堂教学现状

“对分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内化吸收环节将讲授和讨论分开,安排于课后时间进行 [2]。在对分课堂中,教师是“讲授者”“评价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者”和“交流者” [3]。对分课堂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实现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4]。多学科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是有效的: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对先进教学理念、教学研究能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有较大影响 [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大学内涵文化 [6];在化学教学中,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7]。对分课堂有效中介了生成性课堂,促使课标、生成性资源和课堂教学过程本身的有效生成 [8]。

二、基于对分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高年级该现象比较明显。在数学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过于简单,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过于复杂,有利于优秀生,但过于简单或复杂都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务必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确保差生和优生在学习需求上得到相应的满足。

(二)认知结构原则。认知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就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影响其在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训练,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并最终影响以后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注重知识脉络的前后联系,如果关键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整体的数学学习。只有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教学才得以高效进行,并促进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

(三)多重构建原则。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和分析内容,激发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挑战,更是为学习数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能。数学知识的构建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源于个体的经验总结。在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抽象知识的生活化、简单化;注重学生心理特质和个体差异,确保更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构建,在构建中体会数学的奥妙。

(四)独立思考原则。小学阶段普遍存在对学习不够自觉、主动的现象,因为学生没有形成独立意识和自主的能力。然而,独立思考是认知思维的基础,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应给予培养。就数学而言,一方面通过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利用相对独立的环节,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逐步实现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

(五)知识生成性原则。小学生发散思维的特点显著,发散思维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但若未能及时生成知识归纳,也就无法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教师填充课堂知识框架,学生在不断训练中吸收知识,使其知识点不断增多并巩固。例如,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练习过程中生成知识点并加以巩固,进而达到知识生成性的目的。

(六)社会化交互原则。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知识构建,打破单一性思考,多方面多层次吸收不同的想法,形成守恒思维,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例如,教师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交互,通过想法的碰撞,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对分课堂理论的优点,本文选定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一)讲授。对分课堂采用了“精讲留白”的形式对知识进行讲授,在讲授之前务必明确“精讲”内容是什么?“留白”内容又是什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精讲和留白的内容。精讲内容包括“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转化的思想”。留白内容包括“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关系,对比两者面积公式的相似性”。根据面向全体学生和认知结构的原則,精讲内容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逐步达到预设学习目标。第1步布置任务和第2步学生操作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构建,以促使新知识的形成,实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换,这一过程遵循了认识结构原则。第3步教师演示则是教材典型案例分析,这是知识应用的核心,也是学生接受有意义学习的重要途径,该过程主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第4步学生反思是一个纠错的过程,因为操作过程中难免有学生做错,该环节给予学生纠错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认识结构原则。最后一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该教学过程持续时间大概约20分钟。总的来说,精讲的教学设计在时间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并遵循认识结构原则。

(二)内化吸收。该环节主要由读书、复习、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等四个环节构成,具体设计如表2所示。

第1步读书,以教材为中心,解决学生对内容不熟悉、概念不清晰等问题,充分发挥课本在师生间的桥梁作用。学生读书的内容是简单的,学生足以应付的,切忌将重难点放在课后读书环节。为了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读不懂的内容要做好详细记录。如果出现大面积学生读不懂的情况,便可反映出在讲授环节的不当处理,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第2步复习,主要是针对教师精讲的内容,温故而知新,该过程遵循多重构建原则。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梳理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再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知识构建效果的差异性。总体而言,这些都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措施。复习环节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故要求学生将其疑惑详细地记录下来。

第3步独立思考,是内化吸收的关键环节。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深深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当中,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该环节是知识转换成能力的重要桥梁,是对死记硬背的超越。在独立思考中,不同学生个体所需时间是不一样的,但其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该过程难免产生许多疑惑,务必给予详细的记录,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提出并解决。

第4步完成作业,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遵循知识生成性原则。完成作业是针对不同个体而言的,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水平的题目,就算是完成作业。如果有剩余作业,则尽力地完成。切忌强迫学生完成远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作业,否则会导致学生抄作业、乱写作业、不交作业等后果。另一方面,找出疑惑也是做作业的目的之一,只有找出疑惑才有机会给予解决,并落实相应的知识点。

第5步归纳总结,主要是对最大收获、学懂的、不懂的给予归纳总结。这为讨论环节提供基础,尽量要求与作业一起上交,以确保学生在讨论前有充分准备,否则讨论将无法有效开展,也就无法解决相应的疑惑。需要强调的是,归纳总结的上交并不是为了批改,而是起到监督和落实的作用。

(三)讨论。该环节是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由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总结等四部分组成,具體设计如表3所示。

第1步小组讨论,有助于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实现第二次学习。小组内讨论各自疑惑并解决,如不能解决,小组长总结并在自由提问阶段进行讨论。通过该过程的讨论,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疑惑将在小组讨论内得以解决。第2步教师抽查,该步骤是为了监督和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分别随机抽查成绩好的、成绩中等的、成绩一般的三组即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多抽查几组。第3步自由提问,体现了社会化交互原则。自由提问是开放式的,学生提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相关问题会很多,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解答即可。第4步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讨论的主要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参考文献:

[1]  杜艳飞,张学新. “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6(03):116-118.

[2]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3]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05):653-658.

[4]  刘明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04):730-734.

[5]  孙卫红,张学新. 高校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体育教学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06):70-73+87+99.

[6]  王世革,黄明贤.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化学教学[J]. 广州化工,2016,44(05):211-212.

[7]  苏鏐鏐. 基于对分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1):90-93.

[8]  陈瑞丰. 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2016(03):71-74.

推荐访问: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