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3-01-12 09:25:04 浏览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繁荣,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各个学科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都有了新的改变,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来说,更是作为改革的重点,知识内容有了更大的改变,这样一来,不仅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给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旨在提高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学习的有效性,就只是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做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体系构建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90-01

引言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和发展是为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专业技能高,学科素养、综合素养强的复合型人才,以确保更多的新青年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今后能够更好的在社会立足,造福社会,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无论是课程内容结构的重建,还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落实都是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相应的,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也是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所做的相关研究也是为了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而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借鉴了相关专家和学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总结的学习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此问题的探索性分析。

一、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我们需要遵循科学性、基础性、顺序性、整合性、发展性的基本原则。

整个构建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即第一是,分析和确定“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的价值,即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掌握本内容的价值和魅力,知道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所在,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此内容的欲望和积极性。

第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目的来制定“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程目标。重构后的课程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此部分的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科学习技能,丰富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三,确定“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即一是掌握更多的知识,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技能,三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四,重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程知识体系。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为例,重构后主要分为两节,以原则为研究对象,以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开篇,介绍了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光谱、原子轨道理论以及元素周期律中电负性、电离能等知识。以此类推,此模块所有内容的重构都是经历了上述步骤之后实现重构。

第五,重新整合和实验,呈现新的课程体系,并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及时的反思和优化,经历一个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基本过程,确保新建的知识体系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重构后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教学实践

重构后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教学可以说相比之前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教学可以发现,相比之前,确实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重构后的知识体系给了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习此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重构后的知识体系更容易教学,脉络更为清晰,同时,能够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故事导入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我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可以说,在新课改的时代的背景下,作为改革比较大的一个教学模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給了我们更大的发展和发挥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而我们作为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繁重,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的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意见,共同研究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笑然.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关于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呈现的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段戴平. 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高誉. 《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版本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构建 物质 性质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