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的能力结构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时间:2023-01-12 09:30:04 浏览量:

摘要围绕实验教学改革,从化学教师的多方面能力谈了几点认识,列举了事例说明了化学教师为适应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

关键词:能力结构 教学改革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就化学专业而言,传统意义要求合格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娴熟准确的实验操作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但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仅有以上能力是不够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

一、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化学教师既是一专多能的“通才”,又是多能一专的“专才”,既要熟悉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通晓生物、地理、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才能使化学教育充分体现文理渗透的原则。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应时刻关注高科技领域内本专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力争将教学与科技接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得以开阔;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敏感性和紧迫性,在知识体系上能及时捕获信息,分类筛选并输入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教学思想、方法上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1]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对知识完整的理性认识。[2]例如“金属腐蚀”的形成过程很缓慢,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演示过程;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是肉眼不可见的,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就能形象地把原电池装置中各种离子运动清晰的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形成原理;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赤潮形成过程的科教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的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避免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中的有毒和危险品,同时又能够看到清晰的实验结果。如在讲授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及突发事件处理时,运用教学片能让学生深刻的领会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比起苍白的课堂讲授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实践中的科研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使化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发展观要求那种灌输式的传统经验型“教书匠”必须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化。新时期的化学教师仅熟悉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了解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趋势。要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验为基础,以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依据,寻找选择有价值的可行性、实用性素材,运用调查、研究、提炼、综合、创新等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科研。[3]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参与教改,将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具有鲜活性。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取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网络式教学法;改进实验仪器、方法、步骤、设计微型实验;对习题进行评析、比较、归纳;研究教学艺术、学法指导并将其用于课堂教学。总之,教师的科研必须为教学服务,科研也必须建立在教学基础上才最有价值,只有教学科研汇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共生效应。

四、综合性的创造能力

化学素质教育是多层次的立体教育,不仅有低层次的传授教育,还有高层次的创新性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既有利于营造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培养开拓型的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的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创新,在思维方式上有独创性和批判性,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和适当的应变力,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转换成得心应手的教学资料、方法的能力。[4]例如,对教材有独到的理解和处理意见,创造性地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紧扣知识点安排探索性实验;运用特殊方法解析习题等。教师除了自身具备综合创造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创造品质等。把学生引向书本内外、校园内外的知识海洋,让他们参与知识探索和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获得结论、评价等创造性学习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综合创造力的再现。

五、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除了要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学习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之外,教师的能力结构也应随之同步跟新,只有这样才能与全面的实验教学改革相一致,与实验室建设相协调,最终达到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推进实验教学开放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善伟,赵蓉.促进教研员队伍发展的几点做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10-11

[2]郭维存.教研员在课改中角色的变化,青海教育,2006(4):17

[3]徐向平.课改中教研员的角色与定位,江西教育,2005(12):18-19

[4]魏本亚.论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现代转换,当代教育论坛,2005(11):80-81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作用 能力 化学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