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类大学生教学实践方式探讨

时间:2022-12-03 14:15:07 浏览量:

摘 要:本文就动物科学类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模式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了阐述,旨在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动物科学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70-01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总体上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重实践”为改革思路,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生产实践实习方案,实施课程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动物类专业通过课程整合,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整合课程与调整实践方案。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加强基础课的同时、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功能性课程、进行复合式能力培养。如对动物机体功能知识的课程《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侧重点,优化课程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以及实验内容;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生产系列课程,加强《禽生产学》、《猪生产学》、《草食家畜生产学》教学。在毕业实习阶段实行不同专业模块,按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来划分专业模块,即所说的专业模块教育。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突出:(1)动物遗传育种原理;(2)动物繁殖与动物胚胎工程;(3)取得较大进展的畜禽育种;(4)重要动物营养理论;(5)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和饲料生产等的科研教学。

2 动物科学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2.1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变以往单一专业模式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能提出独立见解以及有责任感的精神。

2.2 教学时间实行“3+1”模式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实行3+1模式,即3年课堂教育,即在大学阶段前3年在学校加强课程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1年教学毕业实践,即在大学阶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组,将大学生分配到每个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实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2.3 教学体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因此,落实和采取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门类打通,为培养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2.4 在通才教育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时,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施行“3+1”模式和“专业模块教育”等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和拓宽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实施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形态课,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普通兽医学》,有的课程包含形态学教学内容,如《家禽学》、《猪生产学》、《草食动物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课程。形态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难、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文字资料、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多媒体CAI中声音、图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可创造出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学习环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 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4.1 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以研究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把教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合成一个“三结合”基地体系,探索出了校内基地建设的“三阶段发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科技型的教学基地。该基地包含种鸡场、奶牛场、奶制品厂、兽药厂、预混料厂,这些“三结合”基地具有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生产实习场所和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保证了“三结合”基地的稳固发展。

4.2 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采取和地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合,学校教师指导理论性内容、课题选定及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请地方技术人员讲授诊疗和养殖经验及实用技术、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药饲料经营等。在接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启蒙老师。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3,5:4~8.

[1]刘拓,张樱,陈秀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4,3:43~45.

[1]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4:170~172.

[1]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1]李春超,赵慧君,高艳贺.基于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课程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67~68.

[1]杨桂芹.专业课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2,1:43~45.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探讨 动物 方式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