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与实施探索

时间:2023-01-11 16:25:03 浏览量: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入手,对比参照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现状,分析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内容规划要点,并举例陈述了具体的方法与思路,有层次地讲述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0-0032-04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各种技术之和。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通过技术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效率、效益。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工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目标

根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的内容来看,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表现在下面几方面: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操作技能。②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判评的评价能力。③利用信息技术条件和环境,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问题解决能力。④探索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也就是形成社会责任。

当然,教学实施过程中“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合作共享的团队精神,不断更新的自学行为”也都是应该注意的训练点。

信息技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即解决问题时的自觉性,在信息发展变化中的敏感度,对信息的可靠、内容的真伪、信息表达的目的及影响的判断与分析。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问题形式化,并用这种思维分析新问题特征、组织处理数据,形成解决问题方案,还能评价和优化该方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即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与思想之后,能主动运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工具,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构建与分享知识,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

信息社会责任指的是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面对虚拟空间,要遵守与现实世界一样的公共规范、社会道德与伦理准则;在信息活动中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理性的判断和学习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不沉溺其中。

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规模

各校信息技术教育规模从软硬件条件上大概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学校配置信息技术教育专职人少,学校的整体软硬件相对薄弱一些,整体信息技术使用氛围不浓。这类学校先要抓住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做好基础模块的落实,做好信息技术工具性使用的同时,编程也要抓起来,可借助社会力量做一些扩展尝试。

第二层级,有三四名信息技术教师的中型学校,学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及使用氛围有一定的规模。该类学校可以考虑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设置课程,主动与其他学科融合,把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分散到其他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匀出时间来在文、图、音频、视频、编程等相关工具软件方面有选择地做扩充,如Xmind思维导图制作、Scrath可视化编程、Sculptris三维雕刻等扩展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用。其中编程是一定要扩展的训练之一,也可以考虑借助企业做STEM或STEAM方面的扩展,也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有工程项目方面的认知与训练。

第三层级,有四五个以上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学习环境建设及应用氛围浓厚的大型学校。这类学校完全可全学段、全学科覆盖,更深入地推行全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甚至更灵活的个人数字化学习,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可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的课时合并,建立STEAM新课程;扩充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学习。

家庭信息技术教育及应用不可忽视,全学科共进,家校联动,可在“用—学—用”中滚动式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思路

给出知识、技术、技能——引起活动,这是信息技术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如何更有效地给出吸引学生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活动任务,如Word文字排版教学中,以《家庭两日自驾出行计划》为主题,从景点、线路等信息的检索、筛选入手,在Word软件中重新组合排列,编写自己的出行计划。也可做跨学科的项目,数学侧重吃、住、行、玩、购理财的训练,科学侧重地域风俗文化的训练,信息技术贯穿。

(2)用有趣好玩的任务完成激活教学活动。例如,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练习中,以《谁是赛车高手》为主题,通过设置赛车对象不同路线与速度,加入游戏比赛的环节,让学习变得更好玩。

(3)用层层递进的多个小过關,体验成功。把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分解成很小的章节,分散学习压力。例如,电脑绘画《一个圆的无限联想》,可设计规则图形组合添画、色彩添画、场景添画等小过关创意,引导学生创作复杂且各不相同的电脑美术作品。

(4)用小规模专项竞赛促进技能提升。例如,小学阶段最枯燥的键盘文字输入,可以通过金山打字、词语接龙、群组聊天训练,配合跨班诗文输入比赛来促进训练,加强绕不过的键盘操作训练。

(5)用学件自学来满足学生不同进度的需求。例如,在《艺术海报设计》中,针对图片的裁剪、背景的删除、图片的翻转的应用等系列功能,给学生提供范例分解课件(学件),学生自学设计海报。

(6)用细节任务,让学生在出错或疑惑中更细致地学习。例如,在《我的课程表》的讲解中,先不讲解单元格的合并、大小调整、颜色填充等,让学生照猫画虎,在出错和疑惑中激发理解,促进计算机思维发展。

(7)用大项目任务让学生体验完整工作流程。例如,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中,计划7~8个课时,“连续剧式”地创作同一作品。这是“成品教育”思想的体现,即“每次操作都是完整流程的体验,每个任务都是以完整作品呈现”的模式训练的教育。

(8)用评价量表梳理信息处理流程,促进学习理解。例如,在《封面设计》的讲解中,制作关于作品内容、布局、工具使用、艺术性、创新等方面的不同等级的量表,学生实践过程中不断查对评价量表,可实现快速自评检查,促进学生对信息处理的理解。

(9)伙伴互助,提升学生的辅导共进效率。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对于信息处理的理解和方法技能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可以让技术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协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能提高解惑效率,又能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10)巧用APP扩充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理解。利用APP多样式家庭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作业检查、反馈的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互促与交流分享。

(11)课程整合,增加信息技术学习与使用需求。有意识的跨学科融合会让整个校内学生的学习横向联系起来,对知识构建、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12)校企结合,用外援扩充实践。借助STEAM课程、创客课程企业的技术与设备支持,依托專项竞赛,促进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榜样的力量,在学校营造浓厚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推动更多人群参与,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模块分析

针对《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逐一分析具体实施的策略如下。

基础模块主题1:硬件与系统管理

该主题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内容大多是通识的知识介绍及基础规则,教学中建议使用小情境,有具体互动式的学习教学效果会较好。同时,注意新版本新系统的应用,不能一味地就教材而教。有些内容也可以揉进具体操作模块一并进行,避免教学与使用相脱节。例如,硬件扩展可以融合现代的一些新硬件进行扩充讲解,这样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计算思维建立的基础操作规则方面,教师要总结出规律的计算思维点,告知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使用意识,如要操作谁,首先要选中它,选中之后,对它要做什么等。

基础模块主题2:信息加工与表达

这部分内容最具体、最丰富,侧重信息的加工过程及创造使用。

(1)文本、表格

基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更多还是要融合日常事务需求,也可结合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有情境地进行练习,如写观察日记、写作文、写实践报告等以静态文本为主的展示。

(2)图片

小学生对绘画有独特的认识与偏好,绘画的视觉冲击力也要强于文本描述,加上计算机绘画的高效率与高精细度,让它成为小学阶段信息表达的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成为扩展思想教育的主题区。

电脑绘画可分为三大类:位图绘画、矢量绘画、3D绘画。

小学常用的位图绘画工具有画图工具、金山画王等。矢量绘画工具是演示文稿中的自选图形工具,矢量绘画是一种分层次、可随意组合变化的局部可调整的绘画方式。它可以创作相对专业一些的作品,是小学阶段最灵活多变、最有创意的工具之一。3D绘画工具有Cool3D三维文字、3Done三维建模、Sculptril三维雕刻等。

(3)动画、声音、视频

这部分内容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一些,可选择简单易操作的软件开展练习,也可以借助演示文稿来处理信息。

(4)综合

这部分就是对前边元素内容进行整合,这里更强调多种媒体文件的协作、跨软件的任务协作。

基础模块主题3:网络与信息交流

本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生存的基本能力,理解当今社会是网络与现实交织的社会。

网络学习通过浏览器的信息检索浏览、下载保存,专题网站、论坛的学习互动,电子邮件的互通联络,微博、空间的网络日记,QQ、微信的即时通信,云盘的网络存储等大大推进信息的交换与沟通。

网络使用规则与习惯的培养,安全保护、自护意识等需要加强,同时在网络信息的认识与使用中,知识产权、辨识真伪,信息内容健康不健康,都需要教师把握住方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有时也需要教师替他们提前进行筛选。

拓展模块一、二:算法与程序入门、机器人入门

这两个模块属于自选拓展内容。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体验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感受编程思想。推荐现在流行的Scrath软件,使用简单,扩展性强,也能与很多智能硬件、机器人教学结合。

小学阶段“演示文稿”软件的特殊价值

演示文稿软件是小学阶段必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下放到二、三年级学习,让它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其图文混排功能可以做电子小报、各种创意平面设计;图片功能可以实现简单的图片处理;自选图形功能可以实现简单的矢量图绘画;动画及演示功能可以实现常见的各种展示、汇报,甚至创作数字故事、动画等,并生成视频。

结语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里的专业技能包括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信息检索技能、网络分层协议,各类通信工具的使用,图像加工技术相关的色彩、构图等相应的艺术审美等,同时也要注意积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锐.成品教育思想下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3(4).

[2]刘锐.信息技术学科大幻想——小学信息技术串联全学科课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3]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

[4]李云文.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5]李政涛,文娟.走向视频与图像时代的学校管理[J].中小学管理,2018(6).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素养 落地 学科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