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生理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2-02 20:41:09 浏览量:

摘要:生理学科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体系和实验水平上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财富。然而当代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诸如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新的疾病出现以及粮食能源短缺、食品安全问题,都需要学科发展方向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生理学科应推陈出新,整合优势和特色,跻身时代的前沿。

关键词:生理学科;发展;创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191-02

生理学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的生理学科多以研究人体生理学为主,人体生理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对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纵观历史,生理学科发展中的所有进步都是源于实验发现或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分子水平研究和整体水平研究并重

人们对于生理学的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的,并获得了大量知识,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19世纪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对狗进行假饲实验,发现了生理学中重要的条件反射学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今生理学研究领域已转向微观世界,进行深入地探索,如研究细胞兴奋时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的改变,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或激素的作用下如何引起特定基因的表达,维持稳态的细胞内外信号网络组成及细胞间的信息通讯,研究内容之广、难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由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对特定生理功能的影响,对分子水平研究所得到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要在整体水平上加以验证得出结论。特别是21世紀人类可能需要到达的特殊环境越来越多,如低氧(高原)、失重(航天)、高压(潜水)情况下人体生理功能如何调节,都是急需弄清楚的研究热点[1]。所以,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并重的研究局面,将会为生理学科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二、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

由于自然科学分科越来越细,且医学内部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以及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学科间交叉合作已成为当下时代特征。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迄今最典型最成功的一个例子。通过多国多学科领域协作完成,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带动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农业、食品、化学、环境、能源和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2]。同样,生理学要想在当代立足于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必须与其他学科联合,做到优势互补。比如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研究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基础,为现今社会发病率持续增高的各类心理疾病找到发病基础。再如航空航天生理学研究噪声、失重、真空和空间辐射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各种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和坚持是学科发展的灵魂

创新也许是当代最流行最受追捧的一个词语,创新在现今的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人类文明也正是由大大小小的创新积累起来的。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个创造力丰富的民族,从四大发明到各种衣食住行所需用具乃至艺术领域都有着数不尽的发明创造。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社会体制以及战争等原因,中国人的创新精神被大大扼制,与西方世界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即使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追赶,中国人的创造力仍未充分发挥。生理学几乎全部的知识都来源于实验,而实验又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完成的,所以生理学家们仍然需要具备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来推动学科的进步。当代科学技术的更新能为生理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如流式细胞分离术用于细胞分离鉴定,膜片钳技术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功能也已成功地运用到科学研究中。

有了与众不同的创新点只是第一步,凡事贵在坚持。一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再是坚持自己的行动。1979年,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42岁的医生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检查中意外地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是细菌构成了这条蓝线。然而,这项发现并不符合当时“正统”的医学理念,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胃酸会将吞入的细菌完全杀灭,所以胃内不可能存在细菌。众人的质疑并没有动摇沃伦的观点。两年后,马歇尔跟随沃伦,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马歇尔甚至自愿进行人体试验,他在服食培养的细菌后发生了胃炎。沃伦和马歇尔发现的这种细菌被定名为幽门螺杆菌,之后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功夫不负苦心人,两人终于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许很多科研工作者们并不缺乏新颖有价值的想法,但不能做到像沃伦和马歇尔那样坚持不懈地去完成目标。

四、加强合作与学术交流

面对当代特有的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各国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共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而国内诸如区域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也急需加强东西部、南北方合作与交流,带动落后地区科技发展。中国生理学会是在1926年初由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林可胜教授发起创建的,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1927年中国生理学杂志创刊号问世,陆续又出版了《应用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中国生理科学杂志》和学会的内部刊物《生理通讯》。1990年,中国生理学会正式加入亚洲和大洋洲生理科学联合会,目前中国生理学会在促进国际国内各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3,4]。另外,改革开发以来一批批留学进修人员相继地完成了在国外的学习和工作,带着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先进的技术回国发展,为我国生理学界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加大国际间人员交流,促进人才培养仍是今后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挑战和机遇,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受国家和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外,人的作用是最主要的。科学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们,必须有勇气有信心承担肩上的重任,善于思考,集思广益,共建中国生理学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于军.“人类基因组计划”回顾与展望:从基因组生物学到精准医学[J].自然杂志,2013,35(5).

[3]王志均,陈孟勤.中国生理学会:一个坚强的生理学学术中心[J].生理科学进展,1996,27(3).

[4]杨雄里.历史的启示—纪念中国生理学会成立90周年[J].生理学报,2016,68(4).

推荐访问:学科 生理 几点思考 高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