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策略

时间:2022-12-31 15:30:03 浏览量:

摘 要:當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就业市场也由原来的买方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就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一些企业到学校要人,晚一步要不到人,呈现出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一种新形势。在这种形势下,追求高就业率已不在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而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已成为目前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JB19086)。

1 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向好,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角色转变准备不足,盲目从众,独立意识不够,抗“击打”能力不强。特别是中职生,在学校里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工作之后,由于环境和身份的转变,一时间适应不了,对企业的正常管理和严格要求不习惯,在挫折面前手无足措,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精神上,感觉压力很大。有的学生因此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从此一蹶不振,以各种理由请假来回避矛盾。

2)待人接物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走向社会时,大多只有17岁左右。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进行过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一些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处事态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往往独来独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比如,很多工程为了赶工期,需要加班加点,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工地的工程施工程停下来,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很多中职毕业生所欠缺的。

3)干事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现在的中职生当中,来自农村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初中时的问题学生不少,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或者父母疏于管理,对学生娇生惯养,造成一些学生缺少吃苦精神、缺乏意志磨练,没有上进心,缺少干事创业的热情。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

应对当前形势下中职生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我们中职教育来说是一个很紧迫、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更紧密地贴近企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够完成我们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四个满意”的目标。

2 就业导向下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的方法

2.1 转变德育方式, 提高德育效率

中职学校要把德育课堂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这里课堂教育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是中职学校对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三观教育”、法制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径,应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距离,所以,中职学校强化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应把课堂教育与劳育相结合,开展实践性较强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德育效率,进而实现劳育课用“动手”带动“动脑”的效果。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道德实践、成功体验的机会,还可以走出单纯理论灌输的狭窄天地。

2.2 丰富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通过课外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组织辩论赛,歌咏大赛及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围绕学习或工作任务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信息,懂得团队协作,能够独立完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国情,学会面对社会问题能够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三是通过组织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如带领学生走访企业或人才市场,使学生体验企业一线工作环境,把握职场脉搏;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组织寻访优秀校友、体悟职场人生活动,使学生从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与创业生涯中汲取职场经验,理解职业道德;开展课堂模拟招聘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与需求、应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及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与就业能力。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增强职业素质教育

德育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深入企业工地较少,缺乏企业经历,对企业一线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对学生在专业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方面等准职场环境中的表现了解不多,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职业素质的要求了解不细致。上述因素导致德育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联系职场及学生实际难以深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以适当形式如指导教师身份参与学生专业实践及工学结合过程,指导学生到企业实践,把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德育课教师既能发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又能深入了解企业用人现状及要求,加强与学生沟通的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得以深化

3 就业导向下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3.1 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中职生在校期间要学会三种本领,即会做人、会做事和懂技能。所谓的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从以往很多企业选择毕业生的标准来看,宁愿要高品质职业能力差一些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为此,中职学校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优良品质、坚强的毅力,提高认识自我,敬业奉献的精神。锻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以寝室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拓展训练和举办其他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培养中职生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学会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创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和工作环境。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群体的作用和个人成绩的高低对集体成绩的影响,增进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帮助他人,更为融洽地与团队成员进行协作与合作。学生就业以后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很好地与同事相处,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2 倡导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要注重培养他们努力拼搏和吃苦耐劳精神。学生毕业参后到企业,从事一定的工作,每一项工作并非都是轻易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想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那么,他们就要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增强战胜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自信心,充分运用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哪些学生善于努力拼搏、具有吃苦耐的精神,哪些学生也就越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个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发展,那么,他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一定的工作实际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努力,也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方法,校企合作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3.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心理素质

強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每一个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增强学生就业的本领。通过一些项目训练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应具有的信念或义务。让学生深深感到拥有了责任就拥有了善良,拥有了责任就选择了谨慎;拥有了事业心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石,拥有了事业心就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做好工作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在职业素养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态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学校,应着重加强体育训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这些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而且还能使其个性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改善个性自我知觉,提高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增强抗“击打”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4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中职学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切入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理想抱负与意志品质,并和实际学习目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困难和挫折,出色完成学业.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未来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卫东.浅谈新形势下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2019.03.17.

[2]王平.职业院校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3]张小梅.浅析中职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J].职业,201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刘培新(1968-),男,河南周口,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高级讲师,95级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道德修养。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素养 导向 提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