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时间:2022-12-21 10:35:04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对医院感染问题做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8.75%,对照组为8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院感染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11-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060

医院感染会威胁治疗安全,降低医疗质量,同时加大患者治疗痛苦,增加治疗费用消耗。针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做针对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这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需要强化交叉感染预防工作,提升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做好无菌操作,完善消毒灭菌与隔离处理[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49岁,平均(34.1±3.8)岁;子宫内膜息肉者24例,早期妊娠者45例,子宫肌瘤36例,剖宫产55例;观察组年龄18~47岁,平均(32.6±3.5)岁;子宫内膜息肉者21例,早期妊娠者49例,子宫肌瘤40例,剖宫产5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针对医院感染问题做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要达到规范科学的护理管理效果,首先需要确定规范制度,让所有的护理操作有目标性、标准性和指导性,充分发挥制度管理,而非单纯的人管人的滞后模式。针对医院感染相关管理规定与技术规范做指导,依据母婴室、产房与病房做针对性的消毒隔离与灭菌制度,人员手卫生、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管理测评体系和具体护理流程等。对科室每月做定期的护理管理考评监控,所有考评都有相关量化指标做参考依据,及时的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与预防问题,形成良好的管理良性循环监控预防体系,让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成熟化[3-4]。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工作上的预防处理能力直接与其所储备的经验、技能与知识有密切联系。而医院感染贯穿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各环节,因此要针对各环节情况做针对性护理工作培训管理,让护理人员从知识、思想、技能等方面均符合实际工作操作需求。培训中要加强法律与沟通能力等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所关系到的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护理人员在思想上的谨慎意识,同时保护好自身权益;在沟通能力上有效提升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提升护理操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培训工作要安排对应的考核安排以及签到管理,提升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可以与个人晋升与薪资情况直接挂钩,提升考核工作的谨慎度与积极性。有利于对护理人员资源的了解与合理运用[5-6]。

1.2.3 完善具体执行细节 在消毒处理上达到有效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途径。要充分了解消毒剂具体性能与使用事项,规范消毒用品使用。物体表面、消毒液、空气与无菌物品应有专业的消毒灭菌与监控制度,同时做定期检查,分析相关消毒工作不合理的原因,同时进行有效的改善措施。在药物配置、注射等侵入操作中,需要强化无菌技术规范,密切关注最新的消毒灭菌规范[7]。

在陪护与探访制度上,要做好严格管理。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家属陪护来达到一定生活与护理辅助,但是由于患者自身分娩后或者术后会存在免疫力降低、身体虚弱等状况,从而更容易导致外在病原菌侵入引发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因此无论是陪护人员还是探访人员,需要保证自身身体健康,避免将病原菌传播给患者。同时在病房门口配备消毒液,做好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同时对于不洁物要禁止携带到科室内。此外要控制探访人数,避免大量密集型探访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同时要定时做好病房消毒管理,做好科室内通风,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8]。

1.2.4 强调手卫生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洗手流程,减少操作环节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或者病原菌传播。同时佩戴好口罩,在避免患者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要加强洗手彻底性和频次,做好日常手卫生检测。

1.2.5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由于患者皮下脂肪厚,抵抗能力差,腹部手术后较常出现脂肪液化、出血与感染。术前需要做好备皮,对术区做好全面检查,备皮中要降低皮肤受损。同时要做好手术器械与物品的消毒灭菌,把控好灭菌方式与注意事项。同时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保持患者良好的手术心态,做好手术治疗配合度。在换药中,要保证相关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的规范,同时注意好切口愈合状况。预防感染也需要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滥用抗菌药会导致细菌更高的耐药性,从而提升二重感染可能。因此用药上要针对患者情况合理用药,规范药物配伍,了解不良反应。在抗菌药使用前需要配合医生做好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做好药物使用的针对性,严格按照患者情况需要和药物特性给药,保证抗菌药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2.6 强化重点对象与区域的护理管理 在新生儿室与产房要强化消毒管理,做好细菌隔离,所有器具应该做随时的监察管理,一旦有不合格与污染情况要及时更换与清洁。对于投入过使用的器具应做好规范的放置,器具使用发放中要保证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院感染率。感染率上主要观察切口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等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1.25%(2/160),对照组为6.25%(10/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75%(158/160),对照组为83.75%(134/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触发因素较多,一般属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感染,使用物品消毒不合格或污染所致感染,抗生素长时间用药感染等。因此要针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各护理环节做出对应的护理管理,将危险因素降低到最低可能,提升护理质量。

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上,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强调对人员的管理,只有相关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做好消毒隔离,严格按照无菌化相关流程操作,可以有效的对医院感染形成强有力的预防能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管理上要从各细节操作流程,沟通能力,技术和相关意识层面上逐步提升,从而有效的达到全面控制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上要上升到整个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让护理工作有相关的制度管理、标准与监督体系、培训考核体系,让各部分能够在科学成熟的管理下自然有效的运转,避免盲目无序化管理导致的护理漏洞与差错。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要充分的发挥护士长的领导作用。首先护士长应该以身作则,规范相关工作标准性,加强对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督预防工作管理;其次在护士长的领导管理下,对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进行严格监控,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有利于促进医院感染问题改善对策的有效发挥。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上要积极的将医院感染相关文件和信息做有效传达,让相关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调整工作状态,规范执行最有效的护理流程与具体操作。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要提升重视程度,加大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应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减少科室内医院感染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唐梅.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四川医学,2014,35(3):403-404.

[2]凌希莲,王红霞,刘云.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23-25.

[3]王素娟,胡炜,张学利,等.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5-117.

[4]许红红,刘允香,黄婉锋.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9-90.

[5]宋淑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89-90.

[6]赵金凤.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外健康文摘,2013,8(41):27.

[7]李莉,潘海燕,由雪梅.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10):2841-2842.

[8]刘桂兰.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4,14(15):3365.

推荐访问:妇产科 护理 感染 预防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