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师幼儿园学前民汉混合编班实践初探

时间:2023-01-13 20:25:02 浏览量:

【摘要】进一步深化学前双语教育改革,创造各族学生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的有利环境,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

【关键词】学前双语;混合编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

一、学前双语教育模式的确定

目前,兵团各团场幼儿园从少数民族幼儿占全员幼儿比例来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汉族幼儿比例偏少、少数民族幼儿比例占多数的情况(南疆地区);二是少数民族幼儿与汉族幼儿比例相当的情况;三是在汉族幼儿比例较多、少数民族幼儿比例较少的情况(北疆地区)。幼儿园师资、民汉幼儿入园比例影响着各种类型教育模式的运用。教师双语教育能力,尤其是师资的汉语口语程度决定了幼儿汉语习得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又决定了幼儿汉语学习的水平与程度。在民汉混合编班(即完全使用汉语)的情况下,幼儿的汉语学习环境最好,口语发展最快。

二、学前“双语”学习活动目标的确定

学前“双语”学习活动目标,应从学前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应注重口语,听说为主,坚持听说结合,先听后说,以听促说,自然习得的原则,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少数民族幼儿使用汉语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民汉幼儿混合编班的基础上,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决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在双语幼儿园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方法,即为:“融入环境”、“强化练习”、“组织活动”。

(一)融入双语环境

幼儿有着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首先要将幼儿融入所学习语言的环境中去,民汉幼儿混合编班就是将各民族幼儿放置于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中,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听力的环境。

(二)注重课堂教学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和“有话能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

1.教师的示范与讲解

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教师要注意自身汉语口语的规范化,发音要清晰正确,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给幼儿起示范作用。在示范与讲解后,让幼儿反复练习,注意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促使幼儿通过对比、练习,逐步提高其口语水平。

2.让语言教学充满趣味性

幼儿尤其是少数民族幼儿,起初学习汉语,学过之后不复习就会忘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及时让他们复习,提高幼儿听觉的感受性,区别正确和错误的发音,经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掌握汉语的发音,同时可将随机提问、师生问答、角色表演、游戏等多种有趣味的形式,贯穿于学习中,以减少复习的机械与乏味。如:学习狗、猫、鸭 子、猴子等单词时,可开展游戏活动,如将幼儿眼睛蒙上,从装有卡片的盒子里摸出一张,教师让其他幼儿看后,模仿所画动物的叫声,让蒙眼睛的幼儿猜,比比谁猜对的最多,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也复习了所学单元。

除了在正常的语言教学外,还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活动环节中去,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说、让幼儿在鼓励中去说。

(1)利用幼儿语言游戏学习汉语。如教师可以利用绕口令、以字找词、接字游戏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口头言语能力。

(2)听讲故事。故事本身有着曲折的情节,有着生动有趣且又丰富的语言,非常乐于为孩子理解和接受。一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在一定的故事情景下理解汉语词语;二是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情景,用会说的词语表达;三是帮助幼儿学会运用基本的词语串故事,提高语言水平。

(3)看图说话。随着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可让孩子看图说话。一幅画或者一组画让他编一个故事。连环画本身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孩子们看着画面就能了解大致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常常一边翻着连环画,一边自言自语编着故事情节,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满足于只看画了,而对画下面的文字发生了兴趣。于是就可以转入看图识字了。

(4)儿歌或童谣。儿歌或童谣是幼儿喜欢的、最直接的语言学习方法,简练押韵、琅琅上口,在乐中唱、在唱中学,幼儿对此很感兴趣,且易学易记,如能将儿歌或歌曲配上相应夸张的动作表情,或配图谱记忆,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新疆地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运用民族音乐和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既训练了漢语口语,又发展了音乐素养,还培养了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口语朗读练习或在音乐节奏伴奏下朗读都是说的训练,培养幼儿能够按照节奏和速度说出汉语来。

(5)表演情景剧。在小班孩子初步学会说话时,教师就可以跟几个孩子一起玩玩类似于“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扮演医生、售货员、老师甚至警察的角色,台词可以让孩子自己发挥,教师的任务是启发、督促,纠正错误。这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对于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词汇,发挥想像力,培养记忆能力都十分有利。

(三)提供丰富的言语发展环境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

除了课堂的教学外,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也同样重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说出使他感兴趣的事物的名称,如:穿衣时说出衣服、鞋袜;散步时启发幼儿说说周围事物的名称;甚至在孩予吃饭时,保育员可以问问孩子各种食物的名称,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说想吃的食物,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孩子的说话表达能力。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在学前双语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当前双语教学的具体任务,又要着眼幼儿未来的发展;既要考虑到现有双语教学大纲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又要注意幼儿原有的母语基础和汉语水平。因此,具体方式、方法的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发挥幼儿的早期双语学习的优势,使学前双语获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闫丽萍.汉语听力教学中将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听后模仿”听力训练法的一些思考

[2]阿不都外力·阿不力米提.对新疆中小学双语培训教师使用汉语“听和说”思维特性及教学策略的研究

推荐访问:初探 学前 幼儿园 混合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