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管理策略

时间:2023-01-04 11:50:04 浏览量:

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但在当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校本教研活动低效”现象,不仅使校本教研走过场,也影响了研究的质量。究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管理现状,我们根据系统科学原理和行为科学理论,就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提出如下策略:

一、建立导向机制

1.课题导向。课题研究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性活动。课题是校本教研工作的龙头和载体,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为了避免教师“为研究而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实践与研究脱节的现象,近几年来,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省级重点课题“校本教研的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的研究”为依托,从临泽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状况出发,全面调查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文献资料研究,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最终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及时了解掌握校本教研的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的发展前沿动态、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热点等信息,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校本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考核导向。校本教研仅凭引导是不够的,它必须同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学校要制定校本教研考核的若干细则和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校本教研的落实情况,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全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既要肯定优秀教师的校本教研成绩,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产生荣誉感,进而提高校本教研热情,又要督促那些落在后面的教师,使他们尽快找到差距,努力改进不足。通过用差异推动进取,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校本教研考核机制,引导教师乘着校本教研的快车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3.评价导向。评价是校本教研的逻辑终点,是管理的得力助手。准确的评价是校本教研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它具有导向、评定、激励、鞭策等多种功能。学校必须彻底摒弃以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评价方式,应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多元、合理的评价机制,强化形成性评价,定期(一般以一个月一次为宜)对教师个人和全校校本教研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估和反思小结,并及时对下一阶段校本教研工作提出建议要求,为教师持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助力导向。在对教师个体合理评价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对群体如教研组、年级组等的科学评价机制,为群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供牵引力。

二、建立动力机制

1.激励机制。首先,进行目标激励。为了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目标,体验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学期初学校根据《教师梯次成长平台设置及管理办法》,从每位教师个人实际出发,帮助教师量身定做个人校本教研和专业成长目标。各分管领导要帮助教师修订长期的校本教研计划和短期的校本教研措施,制定合理的目标,引导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进行内需激励。学校要建立教师需求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教师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真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比如,在青年教师“四个一(即一次发言、一个提议、一篇案例、一节新课)”教研活动中找出优点,进行“我能行”成功体验,并加以赏识性分析鼓励,提高广大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自信心。最后,进行榜样激励。为了充分发挥榜样带动的正能量作用,达到以点带面,影响一片的效果,将教师在参与国家、省、市、县级校本教研比赛活动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名师培养对象、名师、学科带头人评选、评优、树模、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绩效工资发放的必备优选条件,以此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也使其他教师学有了榜样。

2.竞争机制。为了激发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调动教师力争上游的热情。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优秀教研组评比细则”“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优质课评选办法”“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管理办法”等,使各项评比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创设校本教研成果展示的平台,定期开展课例、论文、优质课、课题研究成果等评比。通过各种平等竞争,努力在教师中形成赶、帮、超的研究氛围。如,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针对学校整体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一方面,以校为本,推出《华强中心小学骨干教师确认管理办法》,打造校内骨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荐有校本教研成果奖的校级骨干教师参与市、县、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农村乡镇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的评选,使教师的校本教研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从而使教师体验到校本教研成果的价值。

三、建立约束机制

1.领导机制。校本教研的重心和关键在学校。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研的理念,营造教师自主创新的氛围,提供教师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学校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校本教研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分学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研讨交流,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学校还应设立教科室专人负责教育科研工作,要制订制度,规定各自的职责、任务。教科室则要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宏观调控。

2.制度机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的重要保证。当前很多学校缺乏常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应当通过重建和完善如“教研、教研组活动、集体学习与备课、听说评课、课题研究、教科研奖励”等具有本校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文化氛围,强化规章约束,做到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使校本教研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地高效运行,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序走向有序。

3.经费机制。校本教研经费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保证和动力,对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有激励和扶持作用。学校要在经费开支中明确规定开展校本教研的经费份额,对课题研究者资料购置、课题立项、鉴定(评估)、成果评选、参加和召开学术研讨会等给予经费支持。在学校内部,则宜树立“培训即是福利”的观念,本着“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行”的原则,力所能及地加大对骨干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提供必需的报刊、书籍、文件、档案等图书资料,长期订阅与校本教研相关的报刊,使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教研观念,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以指导自己的校本教研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保障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

另外,还应从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时间等方面予以保障。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建立的校本教研管理策略,激活了教师潜在的教研意识、教研兴趣及合作精神,提高了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推荐访问:校本 教研 农村中小学 策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