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视角探析语文的综合性

时间:2022-10-31 14:05:48 浏览量: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出现综合性学习,并将其列为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的阐述中,又出现了“综合性”这一概念。它指的是综合性学习,还是其他什么,值得思考。

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内涵是较为复杂、较为丰富的。我们可以从课程论的角度对其展开探讨。

首先,语文课程的内容是综合性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无论是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无论是灿为朝阳的专业还是愈旧弥坚的专业,它都有所涉及。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语文课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当然,语文课程时间有限,语文教科书的空间有限,不可能百科全书式囊括、无所不包地涉及,但是,无论哪个年段、哪个学段的语文课程,都是体现出这一综合性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有九个专题,分别为:春天里的发现、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家乡的风物人情、美术与小制作、奇妙的动植物世界、为孩子骄傲、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科学奥秘与发现、有趣的观察,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包含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彰显出它的综合性。这些课程内容的言语表述形式,分别有记人的、叙事的、写景的、状物的,还有古诗与现代诗、寓言与童话等言语表达的文体,这也体现出它的综合性。

其次,语文课程的学习领域是综合性的。一是识字写字(含汉语拼音)的学习。这为学生学会汉字、用好汉字打下了基础。3000个汉字的认识与掌握,为学生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更为学生广泛的阅读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通途。二是阅读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认真地阅读课内的文章与课外的言语材料,了解万事万物,感悟人情事理,从中获取学习的方法和言语表达的方法,并由此向课外阅读延伸。接着,由书籍的阅读快速发展到网络的阅读,这又为学生更广泛地阅读开辟了通途。三是口语交际指导。广泛的阅读使学生的言语素养有了本质的提升。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又促进了口语交际由听到说的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时,双方口语的交流互为影响,相互提高。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所涉有趣的事情、感人的话语往往给双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与记忆。这就有可能涉及第四项:写话与习作指导。小学低段称为写话;中高段为习作,意为学习写作;初中开始才叫写作。学生有感要发、有话要说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指导写话,要求通顺;学生有事要记、有景要写、有情要抒、有事要议时,教师也要把握时机指导习作,要求具体;学生从阅读中接触并认识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事情多了,教师更要讲究习作内容、习作方法的指导。可以说,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的过程,最能体现出语文课程学习领域的综合性。五是综合性学习指导。基于生活语文的课程视角,欲弥补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真实生活的缺失,促使语文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回到语文的本真,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可谓应时而来。它是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用语文的手段,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也是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和感悟人生的渠道。以上每个学习领域都有综合性这个特点,而这五个学习领域的综合性构成了整个语文课程学习领域的综合性。

最后,语文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也是综合性的。新课程的目标构建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这是总括性的描述,称之“三维目标”,课程目标的达成及评价也以此为据。落实到语文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自然要以此为准绳,并具体化为: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与体现。这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综合性的具体内容。我们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具体些,具体才能落实。虽然各门学科的课程都有类似的三维目标,而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的内容可能是丰富的,但又不像自然学科的教学那么可以计量,可以测算。

下面以一则教学设计(简案)来说明并证之。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激趣导入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寻日月潭,板书课题,强调“潭”字的结构及笔顺。

2.读准课题,了解“潭”字的意思。(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抛砖引玉

1.我们找到了日月潭的位置,你还想知道有关于它的什么呢?

2.梳理问题: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日月潭的景色?日月潭有没有什么美丽的传说?为什么人们喜欢去那里?这些问题有的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下面,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课件出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播放优美动听的轻音乐,教师深情朗诵本篇课文,学生跟着默读课文。

(二)学习生词,感悟内涵

1.在跟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需要强调?(重点指导读好“隐”“境”“晰”“朦胧”的读音,注意“茂”字中间没有点,“绕”字上边也没点,“建”字的第二笔最长,第四笔最短,且先写里面,后写外面。)

2.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男女生交替读。

3.用一个词概括日月潭景色的特点。(板书:风光秀丽)

4.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它的风光秀丽?用笔画下来,在第几段的哪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以及喜欢的原因,看看谁的认识最到位、最深刻、最有感染力。

2.选派小组里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二)全班评议,互相学习

1.自由发言,说说你所听到的小组汇报结果有哪些优缺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可以与自己组的发言做一个对比,说说自己学习和感悟到了什么。(学会使用对比法学习)

2.谁有与众不同的体会和看法?(思维拓展,自主学习。)

四、研读感悟

(一)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对比法学习,说说有这些词与没有这些词的区别。)

(二)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同时分析其特点,完成板书。)

(三)创设语境,进行说话训练。

1.通过比喻句“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来说说仙境是怎样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所看到的“雨天”的景象。

五、课外拓展

你对日月潭还有哪些更多的认识?还有没有类似于日月潭这样美丽的地方?(教师可以先举例子,如九寨沟、月牙泉、蝴蝶谷等等,在介绍的过程中,要强调运用语言的美感,讲述如何介绍一个地方才会更加感染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下预习,寻找相关资料,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更加激起对于学习本篇课文的积极性。)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可以分角色扮演大陆小朋友、台湾小朋友,进行对话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抒发对于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六、趣味作业

介绍自己家乡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做到思路清晰,语言具有感染力,字数不限。

拿着一张美景图,用一段话去描述它,要求贴切,真实,能够凸显景色的美丽,之后可以在全班展示汇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9中学王文强提供)

下面是笔者对这则教学设计(简案)的评析。

第一,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来说,该篇课文先介绍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景区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优美风光,接着说明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描绘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心,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篇写景抒情的课文介绍景物,描写风光,涵盖地理,抒发情感,蕴含人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第二,从学习领域的综合性角度来说,《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虽为一篇精读课文,但所涉及的学习领域却绝非阅读教学一个方面,而是涵盖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指导和综合性学习指导五大领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在教科书这一载体上的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除教科书上编写的独立的识字课外,大部分的识字写字教学内容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与阅读教学同步完成的。该案例虽为侧重阅读的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但在看图揭题环节中对“潭”字的笔顺、结构、字义的教学,以及学习生词环节中对重点字音、易错字形和笔顺的提示均体现出了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朗读、默读、词句品析、情感体验等是这个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案例以在祖国地图中找寻日月潭作为导入环节,并引导学生质疑,引发阅读期待,渗透人文教育。初读环节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其中包括在图画和音乐情境中的默读训练、整体把握的词语概括训练,以及信息检索的批注式阅读训练。在再读课文和研读感悟阶段,教师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悟、认识及喜欢的原因;再研读第二自然段,品味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接着用朗读指导的方法感受“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这样有层次的阅读训练,符合“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得到提升。课外拓展和趣味作业采用联系生活拓展说话的方式,既呈现了学生阅读理解的成果,又使学生在语言拓展训练中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了阅读教学由内化到外化的完整阅读训练过程。写话与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时中也有较为合时、适宜的训练。

初读环节要求用一个词对日月潭景色的概括,既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阅读训练,又渗透了遣词造句的习作训练;再读课文环节小组和全班两个层次对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的汇报交流,以口语交际的方式承载了阅读的训练任务,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自主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研读感悟环节的创设语境说话训练、课外拓展环节的景点拓展介绍和与台湾小朋友的虚拟交流、趣味作业中介绍家乡或某一美景图的表达训练都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训练内容涵盖了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大领域。由此可见,案例中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流程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领域的综合性。

第三,谈谈该案例在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方面的综合性特色。在本课时中,认字、写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朗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称来历、感受风光、感悟词句、积累语言是知识和能力目标;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是贯穿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中的。通过这则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发现,语文学习不仅要讲求学会了哪些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提升了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关注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讲求这三个维度相互间的融合,即某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中是否渗透了与其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否符合这一知识与能力本身特点,是否顺应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融合,也是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的综合性的体现。

总之,从课程论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学习领域的综合性以及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的综合性三个方面。如果说语文课程内容已由语文教科书大致呈现,那么语文教师必需整合的是教科书内外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综合性;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学习领域已由语文课程标准框定,那么语文教师尚需突出某一学习领域,联系并综合其他学习领域;如果说语文课程目标的构建、达成及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规定或已经建议,那么语文教师还需综合考虑的是年段、年级、专题及课文等因素,来综合设计并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推荐访问:探析 视角 综合性 语文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