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3-01-07 19:55:03 浏览量:

【摘 要】中学地理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基础素质的课程。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本文谈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索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做法:多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在教学中多注重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与体会

中学地理科作为基础教育,是服务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基础素质的课程。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目前,学习地理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对升学有用;其二是对个人全面发展有用。而传统教学只注重升学考试,而较少顾及个人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权威,而学生已沦为被动接受者,这张教育方式剥夺和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不仅对升学考试有用,更重要的是对今后自身发展、生活,工作及社会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谈谈新课程后地理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要把地理教学生活化

中学地理“新课标”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要大胆地不拘泥于教材,可以以教材为框架,以课标为指南,大胆应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努力做到“有心人”随时注意收集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地理信息,并且要及时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中去。

1.1 创设地理生活情景

我们要立足于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浅显与深奥的知识,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把一些较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人所周知,游戏是充满生活乐趣的一项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适时地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地理航海中重要作用”作为老师不应单纯地按照教材的空洞文字说明交给学生,而是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展示世界地图,设计了从我泉州出发乘船到法国旅行或留学的三条路线,它们分别是,航线1:横渡太平洋——巴拿马运河——横渡大西洋;航线2: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航线3: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然后让学生在这三条航线中去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由于将这个问题设置为学生出国旅行或留学,同学们会非常非感兴趣,他们马上会开动脑筋思考或通过互相讨论后提出自己选择的路线并说明理由,如以个人的兴趣,以旅游为目的,以般线时间的长短等等的理由。这些答案看似与主题无亲,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拔,最短的用的时间最少,船需经哪里?学生马上会茅塞顿开。这样的教学,不仅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理由于将这一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 运用生活中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们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或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也较容易理解,所以,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之外,还应教育学生多注重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对于变质岩,学习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可举例说明:泥土加热后会变成坚硬的方砖或瓷碗。那么,对于地壳中已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碰到了这温的岩浆会怎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变质岩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

2.1 要让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从生活与教学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实践才能显示其力量。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完善生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在学完“经济区的开发”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讨论:上杭县为什么要选择在古蛟一带建设经济开发区?对这个身边鲜活的生活事例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有这几种说法:1.自然条件:山高,河流多,地质条件好,气候适宜。2.社会条件:古蛟一带过去时红色土地,现在经济较发达,发展速度快,特别是有色金属如金、铜冶炼的发展速度快,劳务市场大。当然也有特不同意见的同学,这时教师要完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并呈现与学习内容相关、接近实际的情境。

2.2 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活”的学地理知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环境中去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求知,学会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历过程,悉心体验,从而完善多方面的能力。

①开展地理野外观测实践活动。这张实践可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使抽象的地理理论具体化。我们可以结合周边生活环境中的地理现象,开展实地观测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观察四季星座,观察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球活动的理论知识。选择学校内的几口水井,通过调查其建井年份,每天师生用水量,观测其井深,井水水位、水质的变化,推测地下水是潜水或承压水,掌握学校井水资源的知识。

②办墙报或小报。如举办世界文化遗产日的墙报和小报,并评出优秀小报在校园宣传栏内展示。要求学生明确办报的基本要求后,给学生7-10天的准备世界。交小报,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开展这项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验经过劳动后成功的喜悦。

③用网络让地理“动”起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获取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来自生活的多方面去获取知识。目前,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学中应合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让学生把上网与学习地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给学生“留白”,留“网络家庭作业”,要求他们上网去完成作业。如,让学生上网去查找我国铁路运行路线资料,了解我省高速公路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等。

3 教学中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

为了强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和案例的学习,掌握区域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用课本案例的分析方法及知识结构去分析一些相似的案例,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这一章节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如何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来分析我省厦漳泉三角洲开发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和物产资源等去分析三角洲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居住条件、综合效益等。同时,结合课文问题探究——“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学习,分析厦漳泉三角洲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面对“河流上该不该多建大坝”这一问题研究有更深的认识,从中取培养学生用科学、用辩证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再例如,学习“西气东输工程”案例后,应利用其知识对课本的思考及问题研究“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进行迁移分析和探究;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学习来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及前苏联农垦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及治理措施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学习和研究探索的机遇。作为中学地理教师都应该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中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勇敢面对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地理素养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王楠]

推荐访问:新课程 教学实践 地理 探索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