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20 09:25:05 浏览量:

摘 要:目前图书馆某些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图书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欲论述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体制改革;瓶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I1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2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几大发展瓶颈

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几大发展瓶颈表现为:其一,各地各级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在很多发达地区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基层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的经费极度匮乏,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辐射能力。其二,在中央重视、倡导下,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大多数地区的图书馆仍缺乏常态化的资金保障——一次性投入多、持续性投入少、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未能列入地方预算,仅凭领导重视与否决定图书馆运行经费和购书经费的多寡,使得图书馆运行经费大幅波动,不利于图书馆统筹安排、持续发展。其三,图书馆界在急需大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同时,却面临人才的大量流失——图书馆员较低的薪酬待遇,难以留住人才;而缺乏严格的图书馆员准入标准,却使一些图书馆成为安排冗员的地方,这使我国图书馆界人才素质提高进展相对缓慢。其四,长期以来按照行政格局安排图书馆建设布局、资金配置、人员管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实际需求——行政条块分割管理,不利于图书馆实现整体网络化布局,削弱了基层图书馆的活力,也造成部分人员、资金等资源的浪费。

二、如何解决图书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行政隶属与总馆分馆的体制相结合的图书馆建设布局

针对图书馆的建设布局,我国应该实行行政隶属与总馆分馆的体制相结合,现行的按主管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图书馆管理体制难以建立统一的有权威的图书馆领导机构,无法对全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宏观控制。这不仅给国家资金和文献资源建设造成严重的浪费,也阻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效传播和利用。所以,实行行政隶属于总馆分馆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是图书馆改革的重要出路,在同一城市中整合分属各级行政机构的市馆、区馆和乡镇馆,变自立门户为集中管理,实行对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业务活动的统一组织,由行政主管机构对全市的总分图书馆进行统一的经费预算,总馆负责本馆的各项工作和分馆的人事调配、财务预算、集中采购、联合编目等工作,同时根据分馆的地方特点和读者的需要随时调拨、交换文献,对分馆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进行统筹安排。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文献的统一采购和分编、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规划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进程、有利于人才的统一培训,经过总馆的规划于操作可以极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

(二)实行一馆两业的发展模式格局

图书馆大多都是事业型的单一模式格局,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图书馆需要转变这种模式。“一馆两业”是今后图书馆改革的方向,“一馆两业”即以事业性单一模式格局为基础,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企业性模式格局,它们共存于同一个图书馆内,分别代表各自的不同要求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事业性图书馆是由国家财政专项直接投资组建,并向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公益性图书馆。企业型图书馆由有单位预算经费投资组建,是为某些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有偿服务的盈利性图书馆。在体制上分别采用事业、企业两种管理体制,但以事业部为主,继续坚持原有服务方式,实行无偿服务,而企业部为辅,实行有偿服务。比如: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参考咨询工作的范围,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外出培训一些人员去做科研项目,帮助科研单位提供资料保障、检索咨询、查新和专利代理等服务。还可以报道某一方面的会议录,也可以做定期服务、跟踪报道。尤其高校图书馆很多都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但却仅仅服务于本校有限的人员,不觉得资源利用率太低吗?为什么不用这些资源同时去服务社会?按照工作难易的程度收取一定的费用。既弥补了资金不足的空缺,也方便了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宗旨图书馆要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自1987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了《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暂行办法》以来,一馆两业在全国各地展开。据统计,1991年全国共43%的公共图书馆开始运用多种经营并存模式。

(三)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据了解,10年来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年平均以9.4%的比例递增。由此看来这支队伍的规模不算小,但人员的文化及专业水平并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省(市)图书馆大学本科以上人员很少。就人员的知识结构而言,图书馆专业人员普遍占不到一半,外语和其他专业人员居少数。现代图书馆要求工作人员主要不是管理服务人员,而是能够理解和加工知识的情报专家和文献专家,他们必须具有专业知识,有一定文字水平(包括中外文)和情报加工分析能力。在这些方面,现有图书馆人员可以说合格者很少,特别是事业与学科的带头人奇缺。诚然,我们队伍中不乏热爱事业、无私奉献并做出相当成绩者,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由于图书馆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相当多人并不安心本职工作,或要求“跳槽”,或毅然“下海”,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专长的人员极少愿意与图书馆长相厮守,致使图书馆人员情绪不稳定,工作大受影响。目前图书馆干部队伍的状况是:一方面,有用之才却留不住,许多关键工作缺少人去做;另一方面,在岗的冗员太多,大有“请神容易送神难”之势。凡此种种,都直接影响办馆效益的提高。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怎样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注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引进,制定科学的用人机制,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所以,图书馆现在采用岗位聘任制,可以公平竞争,强化岗位责任制,“能者上,庸者下”,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激励机制,以挽留优秀人才,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但是聘任制也有极大的弊端,因为它的公平是表面现象,之前进入图书馆的人员没有收到限制,依然高枕无忧,庸者依然不下。所以聘任制只是对后来人员的公平,原有的不公平建制很难改变。虽然图书馆不是经济实体,也非盈利机构,无需高成本与利润的核算,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计投入,不讲效益。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服务模式也要随之改变,承担的任务多了,资金需求自然会增加。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进出口,应通过搜集、整理、提供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如果图书馆门可罗雀,书刊资料无人问津,设备闲置,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四)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发生转变

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发生转变表现为:第一,服务方式日趋多样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咨询台解答读者的各种疑问、宣传图书资料,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读者演示各种光盘数据库,读者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自我服务的比重将逐渐增加,有联网终端的读者甚至不到图书馆就能享受网络上的各种服务;第二,服务时间日益增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为每天8小时,而网络环境下,网络主机一般是24小时全体服务。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的提供者进入网络后,在开放时间以外仍可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网络计算机获得所需信息;第三,服务质量高优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具有很高的品质,表现为“快、全、新”。“快”就是提供信息服务的速度快,由于信息服务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用户在办公室或家中通过检索终端从网上就能获得和查找信息;“全”就是信息范围广、资料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不竭的信息资源;“新”就是信息内容新,网络化的信息服务能及时迅速的捕捉到新的信息,并能随时进行加工整理和传送,这都是传统信息服务无法是实现的。

服务体系网络化,与传统信息服务不同,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网络化明显。首先,是信息服务联网变个体为组合,各个图书馆上下左右共同建网连接,从而构成四通八达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是信息资源上网。变独享为共享,个图书馆致力于开发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并将它们提供上网,从而汇合成信息十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三,是信息服务进网,变手工为网络服务,不仅是信息服务人员进网,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完成用户咨询报告,而且还提供网上服务让用户进网培训,参与信息收集与研究。

(五)图书馆事业应走法制道路

图书馆的另一个改革方向是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走法制道路。图书馆法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法规。他是建立与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图书馆法是调节国家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于其他组织之间、图馆与读者之间等在图书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和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稳定性等特点。

我国图书馆历史悠久,但除了清宣统年间的《京师图书馆条例》对政府责任、图书馆运行方式提出了要求;1916年借鉴欧美经验颁布了正式出版物图书馆缴送制度外,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一直没有“图书馆法”。我国从2004年仅有四部关于图书馆的非正式立法,他们分别《深圳经济特区图书馆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以及两件地方规章《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还有一件教育部颁布的国务院行政规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章》。

图书馆立法迫在眉睫。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缺乏法律保障和指导,在很多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经费利用方面;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方面等。应进一步加快图书馆立法步伐,让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三、图书馆发展的未来

展望图书馆事业的未来,今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改革文化体制,构建文献信息系统,强化国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对图书馆工作的导向作用;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以共同利益为原则;集中式与分布式同时并存建立公共图书馆分馆制;走联合办馆的道路,广开办馆渠道,推进图书馆事业社会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图书馆立法;健全图书馆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馆意识,加快图书馆事业的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炎.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69-74.

[2]黄俊贵,莫少强.试论传统图书馆转型与图书馆体制改革[J].图书情报知识,1994,(01):58-62.

[3]苏瑾姬.深化图书馆体制改革的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4):30-35.

[4]薛晓枫.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发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82-87.

[5]曹宝琴.试论县级图书馆网点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2,(2).

[6]刘忠平.关于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1):68-70.

[7]赵益民,柯平.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图书馆与省级图书馆体制改革深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9,(17):56-59.

[8]李继光.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决于图书馆立法[J].图书馆,003,(1):68-70.

[9]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12-115.

[10]王惠翔.论图书馆学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J].图书馆杂志,1996,(5):72-74.

[11]解志汉.“一馆两业”是图书馆体制改革的方向[J].情报资料工作,1997,(6):20-22.

推荐访问:事业发展 对策 图书馆 面临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