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11-16 17:00:14 浏览量: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基于“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在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中,技术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潜在市场能力大,但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意识不强,农民信息消费意愿不高,服务市场实现条件差,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需要改善农村基础环境,最根本的是加强研发与应用平民化的涉农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途径,让更多的普通农村居民能够使用信息化途径接受、收集、发布信息。

关键词:农村 现代信息服务业 钻石模型 产业集聚效应 示范带动效应

核心概念界定及钻石模型引入

(一)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

根据《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信息服务业分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其他信息相关服务。因而现代信息服务业可以界定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技术)提供信息处理和服务的行业。尽管目前我国学者尚未有统一的对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内涵的界定,但对农村信息服务的关注已十分凸显。郑红维等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和体系组成要素进行了概括,认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指从事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及必要的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其主要功能是对农村经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存储传递及反馈发布等。这里提出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中既有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也有现代信息服务方式。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应界定为以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行业,既有公益性服务,也有商业性服务。鉴于我国农村各地域发展不平衡和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在农村信息服务中,传统服务方式与现代信息服务方式并存是现实需要,有些地方把二者通过特定接口转换,按需决定使用哪种信息服务方式。

(二)钻石模型

迈克尔·波特把决定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归纳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四类,与机遇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即所谓的“钻石模型”。波特钻石模型的提出是为了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但实质上也是对产业发展竞争优势问题的研究。钻石模型本身就是从产业分析入手,回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法规等宏观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借此分析产业的竞争优势,预测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潜力。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模型中所提各因素的影响,而钻石模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以影响要素为主要分析手段的产业发展分析方法。发展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需要有关各方的充分重视和参与,“钻石模型”强调各要素的整合效用,即达到最佳“钻石”形态时为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状态。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也涉及到许多人力、财力、产品资源等要素的科学配置,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机会等条件。借助于利用“钻石模型”梳理影响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的诸多要素及其发展潜力,发掘提升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必要的。从产业发展战略角度研究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其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是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前者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简单劳动力,后者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中心、科研设施及专门的技术知识等。影响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资源等。

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通信网络设施,如电缆、光纤及相关信号的接受处理设备,还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如各种服务器、各类用户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此外,由于农村居民更多习惯使用手机网络,因此移动通信设施在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中更为重要。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服务是必要的方式,因此农村的广播电视电话设施也应是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设施。如有些地方把通过电话接受到的农民信息需求接入计算机处理系统,处理后在通过电话反馈给农民,实现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灵活结合应用。

技术资源。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及自身素质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地为农村提供技术支持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印度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中国,农村语言多样,农民识字率较低,但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村信息技术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针对印度农民的特点,手机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经久耐用、便宜、防尘、防水、双语键盘、减少按键数目并加大其尺寸、附加手电筒等应用性很强的功能,同时增强了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与手机接收信号的能力。此外,班加罗尔科学机构特地为农民开发了一种价格便宜(在250美元以下)的笔记本电脑,能够使用户利用触摸屏来处理Email和声音文件。此外,印度通过给电信部门资金支持,加大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力度,如农村电话免费呼叫次数接近城市的两倍等措施支持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需要的技术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硬件技术,也有软件技术,还包括各种数据处理技术等。如研制和应用农产品供求系统、产品价格系统、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所涉及的各种技术资源。此外,发展精准农业、订单农业涉及的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都是农村现代信息服务需要的技术资源。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现代信息服务的关键支撑技术,如已经有集成电路技术(如“龙芯”、“方舟”)、软件技术(中文Linux)、网络和通信技术(TD-SCDMA、“GT800”等)、计算机技术(“曙光”、“联想”等计算机和服务器)、数字电视等。

信息资源。“弱质、分散、信息闭塞”是制约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信息资源是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的主要资源,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指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如农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农村人口流动务工供求信息等。目前不同政府部门都建有面向基层农村的信息服务机构或项目,如农家书屋、乡镇图书馆、金农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但各类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整合环节缺乏有效性,影响了信息资源供给的效率和效益。信息资源的组织具有层次性和区域性。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通过技术和组织手段保障信息资源的及时性、适用性和丰富性等,为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提供基础保障。

人力资源。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涉及的人力资源涵盖广泛,所需人力资源有多种层次,有组织管理人员、有技术开发人员、有信息收集发布人员等,其中培育专业的信息员队伍十分重要。信息员需要具备检索技能、交往技能等,并具有对农民用户模糊意义的建构能力。此外,其他涉及的人员有,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的一般从业人员、农村农业发展需要的涉农产品技术人员、农村各种组织(如某种产品协会、中介组织等)和事务的管理人员、农村农业中的科研人员等。在各类人力资源中应受到关注的是普通农民,农民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应成为信息提供者和处理者、发布者,如何促使普通农民成为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参与者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农民网民的增加与农村信息服务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低形成强烈对比。目前,许多农村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本地农民,学历都在高中,甚至初中以下,只能提供一些浅层次的服务,针对农民的科技、生活、保健等较高层次的服务则难以胜任。

资本资源。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农信息产品开发应用中需要充分的资本资源支持,在市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本资源支持,如科技部、农业部等主要部门在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支持资金,以项目带动的方式有效使用。海外爱心人士对我国农村的捐助支持也是重要的资本来源。在部分地区部分农户先富裕起来的情况下,动员富裕农户把闲散资金用于购置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的软硬件产品,用于开展信息收集和发布等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资本支持方面,印度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印度通过立法强化对农村信息服务的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普遍服务基金”。该法律规定“除诸如Internet、语音邮箱、Email等纯增值服务提供者外,所有的电信服务运营商都得提出其调整后的毛收入的5%作为普遍服务义务基金。除此之外,中央政府将给予其赠款与贷款”。

市场资源。我国农村潜在市场巨大,目前农村人口总量仍超过七亿,而农村消费总量却不足全国的1/3。要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对潜在市场资源的发掘尤其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资源有不同的划分,如根据范围有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有产品市场、务工市场、技术市场。有学者根据市场的组织形态把农村信息市场划分为七种:集市型、展示型、技物型、咨询型、流动型、定制型、载体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组织好相应的市场资源很重要,如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最主要的需求是务工需求和农产品销售市场需求,最主要的信息服务渠道是手机网络。

(二)需求条件

在农村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只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不注重探索农村穷人的信息需求是不行的。在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中,培育消费意识和消费需求很重要。现阶段农村普通人群对于来自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服务还不够适应,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还处于被动状态,而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都是巨大的,应该充分挖掘和梳理,以合适的方式方法予以满足。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消费者是农村农业领域的多种主体,既有个人,也有各种组织,消费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民个人需求的信息有生活、生产、经营、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各种农村基层组织日益增多,这些主体既有共同的消费需求,也有特殊的消费需求。这里的主体主要有龙头企业、新型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主要信息需求有产品销售、原料供应、同行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农业科技信息、农村致富信息、专业产销信息、科技发展信息、分析预测信息、新技术新产品、良种良畜和动植物病虫防治技术信息、产品保鲜信息等。

(三)相关支持性产业

相关产业是与特定产业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支持性产业是为某一特定产业提供基本需求的其他若干产业。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信息技术的有关行业依赖性较强。主要相关产业有数字内容产业、软件与外包产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主要支持性产业有电信服务业、物流业、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等。在这些产业中,计算机、通信、软硬件技术提供基础性支持;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政务等提供公共服务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服务等对于生产、销售环节提供配套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现代信息服务提供发展环境;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可以不断增强其服务能力。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即指企业的战略决策特点、组织结构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目前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领域的商业性企业规模小,经营区域和领域分散、竞争程度低。公益性服务主要以各有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内容为主,如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及医疗卫生部门都有服务农村农业的信息化系统。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涉农网站已有近2万个。根据《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年)》显示,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GMV)198.6亿元,同比增长75%。现阶段应鼓励企业把发展目标转向农村领域,发现和培育农村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调整企业战略和结构,推动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

(五)政府政策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出台与信息服务业直接相关的政策达250个左右。1986年农业部信息中心成立,1994年成立了农业部市场信息司,专门负责农业信息服务建设。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开通,农业部2001年启动“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2002年我国启动“金农工程”,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专门设置了“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并把“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软件”作为优先发展主题。我国十八大以后把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为“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核心是要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城镇化富裕农民,缩小城乡差别。

(六)机会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服务”发展阶段。21世纪的信息产业是以创新服务为发展特征的,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力使各行各业日益凸显服务性特征,如网上审批和电子纳税、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都体现为以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为落脚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订单、网上商场等,无不是以服务性为特征。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宗旨也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信息。“创新服务”的理念将是21世纪的社会主旋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内关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县(市)基层创新体系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能体现我国块状经济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及区域产业政策作用更直接的创新体系。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创新服务体系是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549.7 亿元,增长率为96.4%。随着4G网络的快速推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会增长更快。在农村使用手机网络的人群远远多于计算机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将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更丰富、更快捷的服务。我国移动用户数全球第一,中国移动运营商位居世界前列,有1万多家SP(Service Provider)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组织和运营系统是极具前途的领域,并将为发展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我国处于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是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城镇化,与以往城镇化的主要区别是更关注人的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形成“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和汇入现代职业体系的现代农民的发展新格局。城镇化为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提供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也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和消费方的信息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应通过信息化途径创新管理与服务途径,畅通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表达机制。许多农村地区劳动力远离家园,留守农村的是老弱妇幼人群,不利于当地农村的自我发展,城镇化和农村信息服务业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本地化就业机会,解决人地分离的问题,使各地农村在信息资源支持下,获得更强的发展能力。

结论

通过基于“钻石模型”的诸因素分析可以认识到,目前在我国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各种要素中,技术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潜在市场能力大,但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意识不强,农民消费意识不高,服务市场实现条件差,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需要改善农村基础环境,最根本的是加强研发与应用平民化的涉农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途径,让更多的普通农村居民能够使用信息化途径接受、收集、发布信息。目前我国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的推动者和提供者主要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市场化程度低,距离平民化要求尚有很大距离。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应分为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在初期阶段以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为主。由于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时令性、地域性和层次性等特征,仅仅依赖公益性服务是不够的,需要商业性服务业的发展来弥补。尽管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但部分商业性网络服务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初具影响力,需要加大对发展商业性农村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郑红维.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

2.李道亮.零公里的探索—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郭作玉.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选[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高新民,安筱鹏.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卢放鸣,柴超,王刚刚等.基于钻石模型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影响因子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6.郭美荣,李瑾.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7.陈立平.农村信息服务途径和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6

8.夏建平.印度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经验与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

9.王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研究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

推荐访问:战略研究 农村 服务业发展 我国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