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技能与素质训练”课程的设计思考

时间:2022-11-07 11:30:02 浏览量:

摘 要:这是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训练阶段所做的课程设计,并依据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已经自编了相应的校本教材。本文从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编排思路、课程编排的特点和作用、课程教学主要的方法和手段、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六个方面对本门课程设计进行阐述,充分考虑到临床实际工作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要,体现了教学用的结合,为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的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临床素质 职业技能 训练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2-0213-01

临床医生必须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通过实践训练来实现。高职高专的学制安排是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主要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第三年是在医院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就是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由理论到实践是一种质的跨越,需要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支撑。临床技能与素质训练,是对医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到临床实际工作进行衔接的适应性实践训练,为医学生适应繁复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临床医学的岗位技能,适应临床一线工作需要的,能在农村、厂矿、社区等基层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预防及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卫生技术人才。

二、课程编排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编排主要以两个方面为出发点:一是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的需要,二是国家助理执业医师(临床类)实践考核的需要。

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是“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

1.临床医生的一般工作流程

问诊(病史采集)→系统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列出治疗措施→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件→合理的选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项目、进行必要的器械检查→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的结果验证诊断→确定诊断→改进治疗措施。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但要运用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疾病本质,建立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在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更要处处体现出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

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就是职业技能。在此常规的工作任务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不同的实践技能操作完成了整个工作流程。

2.助理执业医师实践考核项目涵盖了临床医生工作流程中的每个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流程和助理执业医师的考核项目,也就是临床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精心设计和组织了课程内容。

2.1医学生礼仪训练;

2.2病史采集训练;

2.3系统体格检查训练;

2.4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判断;

2.5心电图诊断训练;

2.6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2.7诊断思维和医疗文件书写训练;

2.8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2.9临床医师常规工作;

2.10国家助理执业医师(临床类)实践考核要求及项目。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有所学习,如《诊断学》。但在其他课程中的学习程度往往是初步的,基础的,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医学生临床技能与素质训练课程,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训练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是诊断学、外科学、护理学等课程的综合能力,更是细化和加深,教材内容加深到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细节,就像老师在手把手的教,教完就会做,是对每项实践技能操作的具体指导,这样的强化训练,为参与实际临床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三、课程编排的特点和作用

1.每个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每个技能训练项目都有规范、标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对实际操作作具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熟能生巧。

3.大部分的技能训练项目后都附有思考题,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的延伸,对进一步培养职业能力很有帮助。

4.有些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助理执业医师实践考核的内容,如在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部分,对一些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非考核项目的诊疗操作也做了介绍,这对指导临床工作很有必要。

5.在注重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同时,也注重于职业素质的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医学生礼仪训练,对提高职业素质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四、课程教学主要的方法和手段设计

1.多媒体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的优势,把临床实际的操作场景真实再现,既增加了对临床工作的感性认识,又对实践操作有指导作用。

2.教师利用模拟器械或模拟场景进行操作示范,突出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强调操作的准确和规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完成工作的信心。

3.学生分组模拟练习,或角色扮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将模拟病人当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实患者,逐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4.临床实际观摩,有利于学生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的进行病史采集,并能理解各个症状和体征的临床意义及其内在联系;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要符合实际;

3.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理解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指征,能正确进行心电图描记;能判断常见异常心电图,并分析其结果的临床意义;

5.掌握基本诊疗技术、常用急救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操作步骤,了解注意事项。

6.能写出规范的住院病历;

7.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对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采用百分制,多方位综合评价,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与标准为: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包括平时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及效果10%、实验报告评分10%。

2.职业道德:占10%。包括遵纪守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爱护公物等方面,由任课教师在期末评定。

3.多项目技能考核:占40%。

技能考核项目、方法、评分(百分制)

4.完整病历评分:2份病历,共占20%

临床技能与素质训练应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训练临床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助理执业医师实践考核的考点为指向的课程。本门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临床实际工作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要,体现了教学用的结合,为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好这门课程,要有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态度、礼貌的对患态度;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嘴勤;要多看、多动、多想、多问。做到这些,课程定会圆满的完成,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实习医生。

参考文献

[1]助理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大纲,2014

[2]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诊断学》,主编魏武、许有华,2014-08

作者简介:柳国洪,女,(1969.1-),吉林省白城市人,职称副教授,专业特长诊断学、内科学教学,研究方向教学手段方法改革、学生培养。

推荐访问:临床 素质 技能 训练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