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时间:2022-11-28 09:26:00 浏览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效益,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自私心理、保守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攀比心理等诸方面。教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就是依据学习规律安排教师的教学。它的结构体系包括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中阐述的心理规律涵盖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所有方面,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

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可以落实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培养学生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心理素质的能力。一是发展学生智力素质的能力,即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的能力;二是发展学生非智力素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素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某种学科专业活动要求的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某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份,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自我认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调节和控制的学校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 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这就更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因为孩子的观念及思想,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

学校是学生人生的关键场所,良好的学校环境学生会受益终身。学校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教师的素质,班级的氛围都对学生至关重要。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同,就像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校章和校训一样。因此,學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影响也不同。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榜样作用,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应聘请给学生做心理疏导的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的团体活动。学科教师可以适当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让学生做一些心理问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学校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倡导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和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培养起学 业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政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配合的良好风气。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 系,既要利用好竞争的激励作用,又要设法避免可能由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学校和教师要注意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更不能把它当做束缚学生的有力武器;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关心家庭生活、学校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和同学的帮助下,早日迈进新生活的大门。(单位: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中学生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