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影响

时间:2022-11-02 19:40:16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化学课程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围绕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泰山医学院对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医学人才

作者简介:曹晓群(1965-),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陈震(1976-),男,安徽和县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GG3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027-02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创新能力强、素质全面的、能够胜任临床和基础医学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1]化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实验动手能力,对于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基础化学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现代医学的的飞速发展,高端的医学问题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医学科学家来解决。医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很多医学方面的重大突破,近几届相关的诺贝尔奖都是由这种学科集成的团队获得的。现代社会要求医生知识面更全,创新意识更强,综合素质更高。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理论课轻实验课、重考研轻素质培养的问题。化学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革的问题。第一,化学课教师在医学学生培养上常居于从属地位,教学改革动力不足。化学课教材内容更新慢,反映现代医学发展前沿的内容很少,缺乏与后续课程的结合点,实验课缺乏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化学教学团队与医学专业教师学术交流少,缺乏医学知识,化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的医学专业特点不突出。第三,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化学课教师相比医学专业课教师存在科研经费缺乏、科研仪器设备少等困难。以上问题对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有一定影响。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科研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2]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我校对医学专业学生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关改革。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一支了解医学特点、精通化学教学规律的教师队伍

医学专业的化学课程授课教师一般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或化学教育专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甚至许多教师对与医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也了解不多,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缺乏全面认识。教师在授课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围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化学教学贯穿到医学教学体系中去,常与医学专业课脱节,这也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化学教师应当全面了解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了解化学教学内容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根据医学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化学教师需要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选修或自修医学类的某些相关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某些章节,并参加医学专业课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了解医学教育的要求,参加医学科研讲座等学术活动,了解医学科研前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医学实际,有的放矢。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课对医学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化学课程的积极性。根据我校的学生调查以及校教学督导组听课可以发现,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医学相关知识学习后授课教师的学生评分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如表1所示。

二、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医学专业化学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实际上涵盖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化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繁杂,学时较少。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尤其重要。在保持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化学课对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作用,突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强化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衔接,将医学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实了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精简那些与后续课程和医学关系不大的内容。

在教学中同时注重明确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相关化学课程的,中学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较为突出,学生往往认为课程中教师讲授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像中学那样透彻地掌握,而大学医学专业的化学课程教学是在一年内用不到200个学时将四大化学的主要内容都讲完,这使得许多学生感觉要学的化学知识又多又难,学习信心不足。但是在教师明确了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后学生逐渐认识到一些知识只要求宏观把握,一些理论只要求了解几个基本结论,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每一知识点作细节性掌握。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改变后,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教学内容优化后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特点,重点更突出,学生易于接受,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医学人才,观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化学实验对这些能力的训练是其他课程不能完全替代的。但是长期以来,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依附理论课程设置,内容重复,多为验证性实验,难以适应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目前很多高中为了高考的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和考试练习,对实验教学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有些高中完全放弃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这使得许多大学新生化学实验能力非常薄弱,甚至对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和规范都不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如果不能养成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对后期的医学实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容易出现一些事故。

整合实验内容,重视基本操作训练,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把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空间,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3]

为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我校开设了多种开放性化学实验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这三种类型。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使用了一些常规实验教学较少使用的新型仪器,学生积极性较高,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是在常规教学实验上的拓展与引申,这种类型的实验相当于让学生进行几个较为简单的文献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实验与教师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有关,具体内容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各有不同,但都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4,5]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校开展了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后,学生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人数每年都有很大增长,获得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立项的人数和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人数也逐年增长。

医学专业学生的化学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的,这一时期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心理变动较大,相关的行为习惯还未形成,这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课程教学效果、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的教学实践充分地表明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阳富春.浅谈现代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98-299.

[2]谢书阳,王萍玉.新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1-112.

[3]曹晓群,刘欣.结合科研工作开展学生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6,(3):135-136.

[4]陈震,张昌军,曹晓群,等.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100-101.

[5]陈震,江栋,曹晓群,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84-86.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培养 化学 课程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