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基础》课程的重构及教学对策

时间:2022-11-01 11:05:10 浏览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105-01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提出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进行重构,对开设的《机械基础》课程,论述了该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打算。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对策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正面临新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兴起而势不可挡。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也在快速地进行优化。《机械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随着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其教材内容和结构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一种新的构架和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

首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的掌握一门或多门职业技能的中等实用性人才。在学校期间,学生除应学会基本的职业技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或“非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计划上要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压缩理论课时,这在一定层面上就要求教学内容应从单一结构发展为多元化知识结构交叉,而教学应从“教”向“导”逐渐转换。例如:在《机械基础》大纲课程时数安排上,就可以看出,课时数从前几年的160学时左右递减到现在的110学时左右。建议课程内容上从工程力学课程、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等单独的几门课程,重构为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类机械基础课题结构。

其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是学校面临的新问题,对授课教师来讲,也是严峻的考验。我认为,《机械基础》课程在结构上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重新进行定位和思考,进行新选择。

1.《机械基础》课程教材组织体系的新设想

对于多门学科综合的《机械基础》,建议采用理论力学的静力学,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变形部分,老版的机械基础以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四门学科的综合。尽量对原学科做了较大的难度降低和内容删减,打破几十年来传统的系统性模式和框架,避免几门知识的拆与合過程中采用积木式的块堆积,最后是进行课程设计。为解决学时少,难度大,既要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获得较强的动手能力,我在此提出一种新的教材组织体系,共采用三大部分。

1.1 静力学部分

主要介绍常用杆件的受力分析及平衡计算方法,不再涉及力系的简化问题。主要有力的概念,约束类型及反力,静力学公理,受力图;力在轴上的投影及分解,合力矩定理,力矩,力偶等计算;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简单的磨擦平衡问题求解。可在第一章按不同节次安排完。

1.2 材料力学部分

主要介绍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含材料力学性能);构件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构件弯扭组织变形的强度计算等。可在第二章按不同节次安排。

1.3 传统的机械基础部分

新的教材组织体系与前体系不同之处主要是指这一部分。

该部分是机械基础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一、二部分内容的应用与实践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部分主要介绍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选择与计算。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从中掌握机械基础知识,获得较强的动手能力,是这一部分改进的关键。其思路是采取项目教学法,将项目的课题融合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课题展开章节,并将项目的课题分散为平时的大作业。使学生们有的放矢的学习,从中获得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1.3.1 第三章介绍机构运动简图、轮系及传动比计算,功率及效率计算,电动机选择。并在习题部分让学生完成该图项目要求的电动机选择,并分配各级传动比。(让学生练习查有关手册和资料)

1.3.2 第四章介绍带传动、链传动知识及材料和结构选择。并在习题部分让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带传动计算、带轮计算。

1.3.4 第五章介绍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让学生完成该作业的齿轮计算。

1.3.5 第六章介绍轴的设计及轴承的选择及计算,键联接与销联接,轴上零件的固定、润滑和密封等。让学生完成该图输出轴的设计计算并选择轴承型号。

1.3.6 第七章减速器和联轴器介绍。在该内容中安排减速器装拆实验,进一步了解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完成该作业中的减速器选择及联轴器选择。

1.3.7 第八章其他传动或机构。如螺纹联接与螺纹传动,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此部分的教学最好在零件实验室里进行现场教学,或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以获得直观的教学效果)。

2.该教材组织体系的特点

该教材组织体系与以往的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前两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三部分打基础,而第三部分的改变是关键。该体系的优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为解决问题而有目的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把在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课程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制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学习查手册,查资料,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均得以提高。缺点是:教材编写难度稍大,尤其是怎样将项目课题分散到各章节中要进行综合考虑。教师在授课时要动态观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使教学的目标顺利达到。

以上所述,是我对机械专业开设的《机械基础》做出的一些设想与探索。文章的本意是“重交流,促发展”,希望中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程改革能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周海平,李涛锋. 浅谈职校专业课模块式一体化教学[J].科技资讯2010 年25期

[2]陈海魁. 机械基础(第三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徐克家. 工程力学(第二版)[M].中国劳动出版社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对策 重构 课程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