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现状及专业化发展方向研究

时间:2023-01-05 08:30:03 浏览量: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分析,梳理影响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因,并针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从内因和外因寻求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以西安邮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师的自身转变,到多方面的重视、融合;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积极寻求卓有成效,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渠道与方式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极大提高,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同时,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因此不断提高,对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能否运用流利的外语与外界交往成为考查工作能力的必要指标(刘润清,2004)。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了各级各类高校纷纷展开了形式各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强调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这对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英语水平、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量大,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备课、教学上,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但由于高校改革,科研与绩效挂钩,许多教师为绩效而科研,为职称而论文,科研成果量大于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成功。归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力量不足。英语作为大学各门专业的必修课,教学课时多,任务量大,现实情况致使英语教师要承担其他专业教师两到三倍的教学工作量。为保证教学质量,英语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教学和批改作业上,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研究的时间所剩无几。

科研压力大,科研能力薄弱。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在学生时代重点学习的是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没有或很少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语言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工作后,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科研工作方向不清晰。评职称,完成学校的科研工作量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大环境背景下,各高校为创建综合性、高水平的大学,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急需通过理论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为教学、语言学、二语习得、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家而不是照本宣科,数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相同的内容。

学生水平提高,传统课堂受挑战。现阶段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英语学习基本超过十年,英语水平较之前学生有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这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任务型教学的教育理念无法实施。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国外第二语言教师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第二语言教师教育》(Richards&Nunan1990)的问世标志了教师发展研究的新阶段,21世纪后,第二语言教师发展受到重视,发展迅速。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英语教师发展起步较晚,但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定义不仅指出教师的职业需通过专业训练,即岗前培训;也强调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定位。自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走向专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师必须把握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并加以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针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地方大学可以从科研和教学、从理论和应用等不同层面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特点,开展调查,分析问题,构建“以四方需求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模块式教学体系”,搭建教学科研团队,实行“模块负责人制”。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内因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既要勇于实践和勤于思考,又要善于改革和敢于创新,借助反思性教学逐步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二)基于外因的教师专业发展

1.从教师的自身转变,到多方面的重视、融合。文秋芳教授认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即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文秋芳,2013)。然而,除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学生需求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结合西安邮电大学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建立“以四方需求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模块式教学体系”。

所谓以“四方”需求为驱动,即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活动中,兼顾社会、校方、教师和学生对外语教学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相一致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搭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平台,同时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社会方面,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备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交际能力的,并且具有国际化视野思维模式的人才。

学校方面。结合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学科并重”的办学定位,依照我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模块的建立即彰显了语言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学生方面。通过分级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开设不同的模块课程,全面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并进一步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长期目标提供优质平台,以满足其英语学习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教师方面。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由英语能力、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研究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参与改革、做项目、写文章,提高了专业水平(王守仁,2012)。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框架下,我校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级教学;按学习阶段和学生需求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以模块课程为基础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在模块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建设,让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块课程、教材编写、相关课题申报,为教师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状况和学科特点,开发了语言技能、语言应用和语言文化三大类,七个课程模块。依照已经建立的七个课程模块,搭建起了七个教学科研团队,实行“模块负责人制”,组织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教学问题研讨等教学和科研活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

2.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积极寻求卓有成效,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渠道与方式

校内培训。有经验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传、帮、带”。在教学方面,青年教师可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进行领航教学。开展教学工作坊,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合作教学,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国内培训。定期派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学习、取经、短期进修;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积极与本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专业研讨会,教师之间教学与科研交流。

国际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应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机会,教师可通过访问学者的方式“走出去”,到国外高校浸泡,学习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了解专业前沿动向,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做讲座的方式“走进来”,让没有机会出国学习的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大学英语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和学校也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内因与外因双管齐下,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和学校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03-01005.

[2]董金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策略——以G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2:14-22.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04:77-83.

[5]陈冬纯.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4,02:68-73.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大学英语 发展方向 专业化 现状及 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