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和理答

时间:2023-01-04 16:20:04 浏览量:

摘要:现在的物理课堂上,要实现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作用,教师就要由“讲台上的主角”转变为“走下讲台的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供有价值的问题讨论,营造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课堂上合理的评价、适时的理答等组织设计和点拔引导的教学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设计,提高课堂的生成与互动讨论的效果,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提问;合理应答;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42-04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好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每个物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教师从课堂上的“教学”转变为“导学”,从“讲台上的主角”转变为“走下讲台的导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从教学策略的设计到教学手段的采用,从预设问题的设计到课堂的生成与互动讨论,都要求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课堂驾驭、组织设计和点拨引导多方面教学技能的提高。

一、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课堂上高效的问题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如何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如何抛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在课后如何点拨启发,针对辅导,落实因材施教,切实起到对学生有效的引导作用。

1.注重课前精心设计:问题串的精心设计,从课前开始,看似无痕,实则有意

要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引发积极的质疑和启发性的探讨,能够起到“抛砖”而“引玉”的功效。

例如,初三物理热学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搞清。老师提问: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吗?老师可以提出一杯开水和一桶温水对比,引导学生判断,进而明确内容大小不仅决定于温度,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老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0℃的冰熔化为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相同吗?引发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状态不同,内能不同。老师进一步总结提升,从微观分子的势能和动能角度,结合物态变化的吸放热分析对内能的影响,这样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结合实例分析抽象概念,达到很好的效果。

还比如: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吗?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吗?等等,都可以适时的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有效提问”的经验,根据不同的班级、班级内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课中及时引导:螺旋式的抛出问题,是引导学生走向思维高潮的引爆点

物理课堂上的主要問题,是关于物理内容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经常担忧的是启而不发,问而不说。因此,我们要研究启发提问的方法和语言,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的脑子和手动起来。

例如,还是关于内能的问题: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吗?基于学生对内能和温度、热量三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先讲授知识,铺垫引导。明确物体的内能是状态量,是决定于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大小,从宏观上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等因素有关;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是过程量。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重点难点问题相互讨论,增大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自主分析,理解两个概念,从热传递的角度辨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然后老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启发: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越多,表明物体内能转移的越多,对吗?可以用具体数据来分析吗?经过学生的讨论,两个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学生会举出具体数值来分析,例如高温物体原来具有2000J的内能,放出200J的热量,内能减少200J,高温物体降温,内能为1800J,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200J。到此问题已经得以解决,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深究问题,故意错误启发:那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降低温度,放出的热量越多,降温越多,对吗?老师故意说错话,让学生判断是非。这种引导会变错为宝,让学生们当裁判,明辨是非,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分析出内能与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引导会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3.课中及时诱发交流:指导学生积极有效的交流,正确直观的展示,优化学生问题回答的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要注重四个问题。

(1)多鼓励: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例如“说错了,能得到大家的帮助”等,从情感态度上启发学生,锻炼说话能力和展现自我思维的表达能力。

例如,浮力部分的“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可以说是课本中比较繁难的大问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好分解分步:一个实心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受浮力吗?那放入水银中呢?接下来,若把铁块砸成铁片做成铁皮船,在水中漂浮受到的浮力变了么?进一步追问,这艘船从长江驶进大海,浮力大小如何变化?追问:海水密度大,为何浮力不大?浮力取决几个物理量?再有,如果往船上装货,重力增大,那浮力大小如何变化?这样一系列问题,按着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由浅入深,把浮力大小的问题变笼统为具体,变难为易,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更容易地回答。

(2)多动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在课堂上结合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在课上结合实验操作,用事实说话,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出规律。比如在分析“摩擦力”时,学生对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判定和大小分析容易搞混,老师可以设计实验,比较拉动木块静止时、匀速运动时不同的拉力变化,结合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对比分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来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同时,老师还可以对比手拿水杯改变握力、改变水的多少来分析静摩擦力大小;手按板擦在黑板上静止时,进行受力分析,找出静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人走路和立定跳远时,地面对脚的静摩擦力大小对比;以及物体静止放在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上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等,经过这些实验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很好的对比出两种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效果很好。这样结合实验,或改繁难实验为简易实验,使复杂问题模型化,改笼统模糊为具体明确,促使学生更容易回答,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3)多交流:要倡导学生小组共同合作,讨论交流,达到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现在班级制的课堂上,不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了调动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整体推进,老师在抛出问题后,应注意尽量调控课堂节奏,做到收放自如,“放”就要放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时”就是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空”就是给学生同桌交流或小组集体讨论的自由,从而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课堂效果。

(4)多展示: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展示技能和手段。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很多,可以上台展示、演示操作,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展示方法,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上台机会和良好的展现效果。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并善于回应表达、提出问题、思考辩论等,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动脑进行知识的理解,动手进行技能的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方法,从探究体验中积累经验,提高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二、教师适时合理的理答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

现在的物理课堂上,要实现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作用,我认为要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方式与策略,如何合理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表扬鼓励的同时适时提出追问,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提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1.及时表扬,激趣启疑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时教师表现出的态度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以和悦的态度去接受,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表现在认真的倾听、眼神的交流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鼓励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2)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愿多加思考,脱口而出。教师应鼓励学生放开思路,从条件着手,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或循循善诱,将问题分解,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或以小组成员补充完善来调动集体的力量等等多种形式。

(3)有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先引导其分析错因,找出问题的关键,设法予以“补救”。若学生难于解答,可以另找学生回答,以纠正其错误,明确正确的回答。

(4)有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鼓励引导,提示帮助,或同桌帮助,共同回答,或另行指定学生回答,或其他同学主动举手回答等等,形式多样,实现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良好课堂氛围。

2.及时启发和引导是指路的明灯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倾听某个学生的答语,并且鼓励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面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给全班“讲课”。为了锻炼同学们专心倾听,学生回答之后老师不复述学生的答语,并且鼓励全班学生提出批评、补充,或拓展其他解答方案。这样由学生回答,由学生来评判,由学生来纠正、补充、完善,最后才由教师加以必要的明确,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对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等等,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落实好知识的灵活应用原则。

(1)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后,教师的一句表扬是对学生的肯定,一句善意的质疑是对学生的帮助引导,一句追问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等,都是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也是师生情感方面的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因此,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可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不足,起到引导学生拓展提升的作用。

(2)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要给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病症所在”。在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会出现不同的回答和反馈。因此,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适当地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必要夸大其辞,以造成学生骄傲浮夸而不谦虚踏实。

第二种情况,当学生回答不十分完满时,教师不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缺点,不直接做出最后结论,最好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进一步追问学生,直至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调动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补充完善。老师最后总结,分析原学生答案的问题,指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要点,这样不会脱离学生,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比分析前后学生的回答,分析总结,落实效果会更好。

第三种情况,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问题不清、思路混乱或者干脆不会,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只听,不提问,或不敢发表观点。老师要做到“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帮助明确条件,理清思路,分析过程等逐步引导;或者把问题分解,降低难度,解析条件和问题、点拨思路和方法。同時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展开讨论,相互分析过程、展示交流,从而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达到全体进步。之后老师的总结提升,要明确出学生在回答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不合规范的语言等,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分析问题的错因和思路上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明确的辨析,以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规范的回答。

3.互动交流使课堂活跃流畅

课堂提问不是单项交流,不是只准教师问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边交流,包括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等等,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教师质疑问难,那我们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学生的精力集中、思维能力发达。

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课堂上热情鼓励学生,适时地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讨论,积极地回答与展示。教师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耐心地启发帮助,诚恳地表扬鼓励,富有调动性地点拨拓展和总结提升,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我们物理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 韩四清]

推荐访问:提问 物理 初中 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