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时间:2022-12-30 11:50:05 浏览量:

摘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严重的时期,老年人又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于衰老等诸多原因,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大都患有较多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9-01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孤独的心理。离开工作岗位,生活学习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子女离家家庭小型化,亲友往来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均使老人感到自己成为被社会抛弃的人。一旦生病,特别是那些没有老伴的人,极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对病情的估计也多悲观,表现为极度忧郁或暴躁,把自己的病情严重化或扩大化,感到自卑,无价值感。

1.2 退化心理。有的老人生病后情感和行为变的幼稚,常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或是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时与家人、护士发生冲突。有的老年人小病大养,不愿出院,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依赖,甚至是些老年患者在医院就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出院回到家就浑身不舒服。有的老人甚至和小孩一样,出现“老小孩”现象。

1.3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喜欢他人顺从,固执己见,不愿听从别人安排,尤其是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有时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如独自上厕所,走路不要搀扶等,这样往往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1.4 恐惧心理。老年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就会惴惴不安,加之行动不变,就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恶化甚至不治。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产生濒死的恐怖感。

1.5 失望心理。大多老年患者的病情都是反反复复的,常常出院没几天又会复发又到医院。有的是根本无法治愈的,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这些老年人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失望,甚至对自己失望。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和老化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总数日趋增多,使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富有压力性的职业,所有护士不但要帮助病人适应压力,而且也要正视自身的压力。通过不断的加强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运用各种技巧来适应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1 要和蔼对待病人。护士要和蔼地对待病人,责任护士做自我介绍,给予亲切感,介绍病室环境给予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健康指导,让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

2.2 要耐心对待病人。老年人会记忆力不好,你刚刚交待的事,他一会就忘记了,所以护士不要嫌麻烦,要多和他们解释。有的老年人动作迟缓,当护士帮他们做护理操作时,总是要等很长时间,那就多体谅他们一下。

2.3 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护理工作者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及时的调整,当他们出现不安的情绪时,要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

2.4 要多和患者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排除老年人的顾虑,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鼓舞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取得他们的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病体的康复。

2.5 要学会运用心理护理的艺术。老年人大多有慢性疾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较独特的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患者的这些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对个别老年患者刻板、古怪的行为,在短期可以改变的,则给予积极的帮助,短期不易改变的,切忌生硬的强迫其改变,可以通过赞扬、肯定的方式强化其积极行为,淡化消极行为。

2.6 要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鼓励病人通过种花、养鱼鸟或者学气功等方法,达到怡养心情,松弛的目的。可以教给他们学会疏泄,当焦虑、愤怒时,找人倾诉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身心平衡。

2.7 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语言,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此外,要鼓励家属前来探望,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总之,护理工作者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77

[2]胡佩诚.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31

推荐访问:老年 护理 患者 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