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2-03 17:50:07 浏览量:

摘 要: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现代网络资源的应用情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均会影响课程的正体教学水平。本文从上述方面分析了植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明确了植物学对园林专业的重要性。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一极,与公办高校共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由于其独特的办学特点,逐渐形成了办学特色。本文结合多年实际教学过程的思考,提出一点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园林植物学” 教学改革

我国农林类高等院校及综合性高校已经把植物学列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植物学内容广博,涉及农学、林学、生态、植物生理学、园艺、草业、环境保护、中草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2]。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植物学的授课尚没有根据专业特色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和课改方案。比如园林专业的植物学课程,如果由具有园林教育背景的教师授课,就会对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大有裨益;家具设计专业,植物学课程学习的侧重点与农学、园艺、园林等专业明显不同。因此,我就园林专业类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方案不尽合理。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教学的学时压缩,目前文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课程类别设置不合理(表1),通识教育课占专业基础课的学分、专业基础课占专业核心课的学分、核心课程的地位没有突出。(2)目前,因待遇和编制等原因,存在自有本专业师资不足、年轻化和流动性强,生师比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与实践需要等问题,需要长江大学本部的园艺园林学院、城建学院、艺术学院等师资支撑。由于年终考核时,长江大学相关院系不计入教师本人该年工作量,如果和校本部教学任务冲突,就只能更换任课教师或调整教学计划来弥补。(3)植物学授课内容没有突出园林专业特点。目前还处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授课任务的状态;任课教师想到过改变现状,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院系任课教师、开课单位的协作,学生、辅导员的配合才有可能完成。(4)应试教育严重。理论课部分除了少量的视频资料播放、少量互动教学之外,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感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学生的状态基本上是“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上课听听、下课全忘、考试突击,成为植物学乃至其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普遍状况;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专业特点采用应用导向式和兴趣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3]-[4]。(5)由于自主办学经费、场地和实验员等不足或缺乏等,目前实验室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园林植物学等方面没有相应实验室,一些实验课程难以开展。上述问题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执行。

二、植物学知识对园林专业及其他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

植物学课程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类、植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内容;无论是微观部分还是宏观部分的知识都与园林设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需要向大自然学习,更要向植物学习。

1.植物与景观效益。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多姿多彩,生态习性千差万别。植物学的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植物世界的精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与景观构成关系密切。根器官除了生理功能外,还有观赏价值,如人参榕形如人参根,并且榕树的不定根发达,有独木成林的效果。茎的色彩、形状、附属物等均与观赏价值有关,如红瑞木、紫竹、白桦等的茎皮颜色,佛肚竹形如弥勒佛肚皮、皂荚独特的枝刺、云南黄馨。此外,叶、花、果实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如常色叶、双色叶、季节性色叶植物、常绿植物,不同姿态、颜色、大小的花或花序,果或果序对营建丰富的园林景观具有现实意义。

2.植物与设计创作。

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彼此分工明确、非常有条理地完成本职工作又互不干扰。如(1)叶绿体。分布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体积微小,却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转换中心,植物具有根据外界光照强度调节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接受太阳光表面积的功能,叶绿体的这种独特能力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弱光,又可以避免强光的危害。(2)植物的茎。植物的茎大多是圆柱形,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和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其优点是:①圆柱形植物茎秆输导能力更强、储藏光合产物的容量更大;②节省原材料,圆柱形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如饮料瓶和矿泉水瓶、建筑立柱多数、各种管道等;③支持能力最大化;④有效避免风、昆虫、动物的危害。自然界中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态结构已经进化成巧妙的适应环境,园林专业植物学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仿生设计,多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智慧和灵感,为设计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3.植物學与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学课程系统讲述了植物器官结构与功能、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园林种植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表皮角质化,或有很密集的茸毛,或银白色的表皮毛或有发达的储水组织,根系发达,此类植物在园林中宜置于灌溉条件较差、光照充足的区域;叶的镶嵌性表明陆地上任何植物的叶在空间排列的位置非常巧妙,镶嵌排列、互补遮挡彼此的光照,植物生存的这种本能对园林种植设计应该有所启发。

三、思考与建议

农林背景院校园林专业的优势是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突出特色课程。目前,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变:

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培养方案:①调整通识教育课程门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归类不合理的课程,比如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及office应用等通识教育课程划为专业基础课程部分,导致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安排和学分受到影响。②部分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分不同学期连续开设,比如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栽培养护管理这类课程,可以尝试合并为园林植物课程的不同模块如园林植物基础知识、植物识别与应用、栽培养护管理模块;或者原有课程授课内容的设置要注意前后衔接、不同课程如花卉学、树木学等授课教师之间的协调。

2.课程授课内容的调整。

观赏性状的知识点应着重讲授,如细胞液中的花色素与花、叶、茎的颜色有关,质体的相互转变等。如季节性色叶树种,如桂花、石楠春季嫩叶红色,银杏秋季叶色变黄,枫香秋季叶色变红等是叶内叶绿素与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比例改变引起的,与植物观赏价值密切相关。后面课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对园林景观设计也有启发,如质膜透性、渗透压部分。

对园林景观设计有启发的章节或具体知识点要强调,如:植物光合器官——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利用PPT图片展示叶绿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让学生认识叶绿体具有根据环境光照强弱调节受光面的特性,再展示冯果川团队设计的南宁规划展览馆案例图片资料,该建筑不规则外观设计,巧妙地把旁边的山体与档案馆完美融合;分析南宁规划展览馆与叶绿体的相似之处体现在“变”字上,前者的“变”在于建筑很自然地把旁边的山体延续到建筑屋顶,该建筑没有一个正脸,有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后者的“变”体现在叶绿体自动调节其宽、窄面以改变接受光照强度的量,避免过强光照对其造成伤害,从时间维度上看,叶绿体随一天的光照强度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建筑、交通工具或者其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设备工具,很多设计灵感来自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2010年上海世博园英国馆的设计“种子圣殿”,其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并通过8个真实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个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植物故事,展现植物与自然如何铸就城市生活的未来,较好地彰显英国自然科学在世界的地位。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由以“有机建筑论”闻名的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设计完成。这座建筑的结构体系是赖特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种仙人掌结构创造的“树柱”系统。每一根“树桩”都包括“茎秆”“花萼”“花瓣”等仿生学结构,它们根据所处位置分为三种不同高度,共同支撑着薄壳结构的屋顶。日光从树柱之间的空隙照射进室内,让人们恍如置身于丛林之中,带来令人振奋的空间体验[5]。过去一直认为植物的细胞、组织这一部分内容与园林设计专业关系不大,现在看来,植物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启发设计人员的灵感。

3.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植物学是一门描述性课程[6],如细胞结构、功能,组织类型,根、茎、叶、花、果、种子6大类器官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需要恰当运用现代的教学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成分的内容,可以通过“李官奇与大豆纤维专利”的故事视频资料,把植物纤维、豆饼与纺织原料新成员大豆纤维(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价值)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对纤维素重要性的认知。种子传播方式的内容可结合由英国BBC拍摄的自然纪录片《植物私生活》(第一集:旅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蒲公英、喷瓜、苍耳等传播方式的动态过程,印象深刻,也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4.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植物学》课程以往的应试教育,课程考核环节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理论课教学增加實践课环节,比如植物叶、茎、花章节的理论知识,可开设植物叶脉标本、押花作品制作的内容;通过叶脉标本、押花标本的制作,学生对叶的结构、叶脉类型认识更深刻,尤其是押花制作,既要经过整理、加工、脱水环节保持花的原有色彩和形态,又要充分发展学生的美感和艺术设计能力,才能最终做成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课程考试可以尝试把实践课、实验课、植物识别测试、平时表现四个方面的成绩平均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

四、结语

“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程教学过程要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考核方式进行全方面改变,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园林植物学”这门课程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大方,羊海军,喻新华,徐汹涛,白建友.农科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0-52.

[2]母洪娜,孙陶泽.联想教学法在《园林史》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267-269.

[3]孙华.兴趣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学》课程为例[J].绿色科技,2016(07):204-206.

[4]王琰,黄磊.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的实践[J].华中建筑,2013,31(03):174-177.

[5]云舒.撷取自然之美盘点全球特色仿生学建筑[EB/OL]. http://baike.kaiwind.com/jplb/201601/28/t20160128_3421697_4.shtml,2016.01.28.

[6]李霞,王顺利.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现代园艺,2016(09):144-147.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专业课 园林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