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07 14:10:08 浏览量:

【摘要】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其必须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要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过关的实用型人才,然而现有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该课程的培养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3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不断更新并普遍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准确的图像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在《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中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课程规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1.教学课程规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课程规划不合理。首先,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影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要着重讲授与临床操作有关的知识,可略讲支气管造影、荧光摄影等对于临床操作作用不大的技术。目前的教学对于课程内容详略的划分不明确,教师除了讲授普通X线成像技术、CT技术、MRI技术等常用技术外,对于临床上不常用的技术也花大量时间讲授,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其次,教学课程有重复。例如,超声波诊断在之后的学期会专门开设课程讲授,但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里仍包括較多这部分内容,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再次,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一个教师负责一种技术,多个教师之间授课内容可能有重复,不利于学生系统把握医学影像技术。最后,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教学过于重视技术,而忽视医学基础知识及其他必备知识,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医学外语知识,不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利用高端机器设备检查人体器官疾病。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做、学生看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热爱。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对医学影像设计不感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实用型学科,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检查设备对患者进行人体器官疾病检查。而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对于实际操作重视不足,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的机会较少,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临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知怎么应对。

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优化教学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临床训练。

1.优化教学课程设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使之符合社会需要。第一,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删减教学内容。可删去CT、MRI等以后会专门开设课程介绍的知识,可减少体层摄影等临床上几乎不用的内容,而对CR、CT等常用的临床技术应重点讲授。第二,系统设计课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可以以人体为主干设计一个系统的教学课程,为学生呈现X线成像、CT、超声、核医学等系统的理论框架,同时加入诊断学内容。课程以人体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配以相应的检查技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授课。例如,将中枢神经系统和腹部检查分为两个模块,各自配以CT、MRI技术讲授,不同教师讲授不同模块,既避免了教师之间授课内容的重复,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方便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第三,适当增加基础医学、专业医学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即使面对多排螺旋CT等国外进口设备时,也能操作自如。

2.改进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要重点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爱,在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搜集患者影像图片进行展示,同时拿出实际病例图片,让学生通过分析二者区别更好地掌握如何在现实中区别并分析患者影像图片。第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将班里同学分成不同小组,课前小组之间采用提问方式对上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上课时教师可引导小组同学对教师提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在班里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全班学习的良好氛围。第三,增加课堂模拟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病患检查模拟,学生轮流扮演医生、患者等角色,让学生在模拟中学到知识。

3.增加临床训练

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才能从实践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应安排学生每周课余时间去附近合作医院进行临床训练。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分别在CT室、B超室、放射科进行临床实习,真实接触影像设备,学习与患者沟通,解决检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通过临床训练,加强影像设备应用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社会的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专业的实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221-224.

[2]姚建新,唐晓曦,王昊等.五年一贯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践[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224-227.

[3]王木生,徐国华,罗志红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J].中国医药导报,2014,(35):103-106.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 模块化 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