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时间:2022-12-02 16:30:10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课程群建设是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学科优势、建设特色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发挥群体整合效益、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在植物保护专业及课程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课程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并构建了专业课程群。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课程群构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一、植物保护专业与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立足河北,服务基层。于1999年首次招收植保专业专科高职班,招生人数为66人,学制两年。2000年招收了第一届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招生人数60人,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学校在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又积极推进了研究生教育。2011年开始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在职农业推广硕士,2013年开始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现行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当代农业科技水平和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出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懂技术、会教育、能推广”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植物保护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工作。

学校围绕河北的农业体系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范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构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自2012年开始,招生培养方案做了较大修改,招生制度按类招生,视需定向的规模逐步扩大,开始“大平台”招生。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见下表:

表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2012年执行大平台招生后,增加了公共通修课程和科类基础课程课程数量,减少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但学分数增加了。主干学科主要包括植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培养要求为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植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科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接受教师技能、教学研究、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保护教学、教研与科研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体育和国防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较高的审美艺术修养。

植物保护专业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专业教学法和专业英语七门课程。专业选修课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分为四大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第一个模块是植物病理学方向,培养植物病害诊断、测报及管理能力,主要课程有植病研究法、病害流行及预测、农药营销学、植物免疫学、植物检疫学、观赏植物病害。第二个模块是农业昆虫学方向,培养植物害虫管理能力,主要课程有昆虫研究法、害虫生物防治、农药营销学、昆虫生态及预报、经济昆虫学、植物检疫学。第三个模块是植物保护方向,培养植物病虫草害研究方法及测报技术,主要课程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营销学、病虫测报、现代植物保护专题、农田杂草学。第四个模块是农药学方向,培养农药检测及应用技术,主要课程有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农田杂草学、农药营销学、农药生物测定、农药加工与应用、生物农药。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在专业任选课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两三门课程作为专业方向的补充。

二、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群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次整合,是打造学科优势、培养优势多元、发展个性和专长的教育创新的一种尝试。在目前教学课时缩减的情况下,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把几门存在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课程,整合成一个课程群统一建设,以便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保证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相关性,避免知识点的交叉、重复和遗漏。这就要求课程的发展模式和教学方式必须将单一的教师个体优化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单一的课程结构优化为综合性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由单纯的单一性转化为多种类型的课程或课程群发展[1]。

三、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群构建

课程群是按照施教对象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科学合理地将统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而又具有互补性的课程按照一定课程框架进行整合形成富有专业特色的新课程系统的一门课程[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分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两大类。专业课程群包括:植物病理学课程群、昆虫学课程群、农药学课程群和专业实践课课程群。植物病理学课程群包括普通病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观赏植物病害。昆虫学课程群包括普通昆虫学、昆虫生理学、农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农药学课程群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农药加工与利用、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生物农药。专业实践课课程群: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实习、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教学技能训练。

四、课程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课程群是以单课为基础,相互有内在关系,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群体[3]。课程群建设是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学校课程的全面优化整合,改变了过去课程改革中单兵作战的习惯,而且随着高校课程管理的改革、师资队伍管理的改革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加快了课程群的建设步伐。

通过课程群建设,课程群内的系列课程优势互补,使课程群优势进一步彰显,逐步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也可以带动精品课程的建设。

课程群建设是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群建设,不仅可以充分优化或重组课程体系,有效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而且可以充分优化教育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构建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专门技术人才。

课程群建设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向学校提供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特色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发挥群体整合效益、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郑景璋,罗心静,等.以纵向课程群建设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的研究,基础医学教育(BasicMedical Education),2011,13(11):981-983.

[2]刘华,冉盈.课程群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5):120-121.

[3]叶亚新,邵爱华,姚雪梅,等.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164.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二级学院科学发展体系及综合改革模式研究”(编号:2012GJJG095);2013年河北省高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研究成果(批文:冀教高〔2013〕41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课程(组)群建设研究”;“植物保护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宋士清

推荐访问:植物保护 专业课 实践 建设 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