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的构建

时间:2022-11-03 17:25:07 浏览量:

公共美术欣赏课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办学历史尚还年轻,在公共美术欣赏课程方面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公共美术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安排随意,存在盲目性,课程结构不够完善,缺乏综合性和整合性,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配套设施和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如何科学的构建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的设置和构建,应以“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为主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明确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目标

在制定公共美术欣赏课程目标时必须与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保持衔接,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相一致,具体目标为:掌握基本美术基本常识,鉴赏美术作品,能够评判美术现象和流派,了解基本的美术创作过程及媒介工具,尊重多元文化,理解美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价值以及与人文的关系。

二、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多方面多角度完善公共美术课程内容对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和综合化

我国普通民办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大多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科本身的分类来安排课程内容,没有主动寻求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性。课程内容的单一性严重影响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普通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也要顺应时代,转变观念,走学科综合化的道路,以打破学生单一、片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实现美术欣赏课程的综合化。以主题讨论或主线贯穿的方式向不同学科发散,牵引出更广泛的内容,从而使不同的学科内容建立整合关系。

(二)做到教学内容统一和广泛的适用性

公共美术欣赏课程不同于专业美术课,课程内容必须适合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既要使非专业的学生掌握美术最基本的知识,又要使他们领会超越专业内容的通识性道理和研究方法。

(三)将人文主义精神融汇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美术教育的最终意义和特殊功能,就在于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内容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考虑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基础比较薄弱,在公共美术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挖掘美术作品中文化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个性观念、时代观念和哲学观念等人文因素,找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使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人文价值取向,实现课程人文化,而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又能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探索公共美术欣赏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形式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除了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体外, 还必须创建内容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课外、校外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社团活动为契机,结合重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美术类社团的作用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活动舞台,并利用专题类讲座、网络、报刊、橱窗、展板等宣传阵地吸引大学生对公共美术活动的关注,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最活跃、最受喜爱与欢迎、最有普遍参与性、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形式。

四、建立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美术欣赏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杜绝目前有的民办高校在艺术教育中仍旧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倾向,美术欣赏课程评价体系应以能否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造能力,能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促进素质教育总体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手段,来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支撑和核心指标,规范对公共美术欣赏课程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等级。从学生参与公共美术教育活动的态度、所获得体验的情况、学习方法及技能掌握的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方面考虑,以此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行的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还需要广大从事公共美术教育的民办高校教师们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此来构建科学、规范的民办高校公共美术欣赏课程体系,促进民办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系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民办高校美术欣赏与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研究》(2009K 11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级教研基金资助项目《民办高校美术欣赏教学实践及其对素质教育意义的研究》(2009J28))

责任编辑:杨建

推荐访问:民办高校 构建 美术 课程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