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1-03 08:20:09 浏览量:

【摘要】为了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研结合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探索适应新时代背景的教学模式,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36-0025-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纵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取得的对生命科学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成就都涉及到了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而且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等相互交叉与渗透,课程的定位具有中央枢纽作用。而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具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应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一、细胞生物学教学现状

目前,《细胞生物学》是我校生物学各专业包括生物科学(养殖)方向和植物科学(栽培)方向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教学课时为48学时,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内容相对抽象、难懂、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广;学生普遍反应细胞生物学很难学,学习效率低;还存在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学科特色,针对性不强,专业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的问题。

二、对细胞生物学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结合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做出适当调整。

1.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授课而非授书,重在兴趣培养,细胞生物学大多数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趣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研究发现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友士, 2014),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新知识库,把握课程的精髓,深入浅出,更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进行以问题串知识进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关注科学目标、人文目标设计,融洽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感知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或融洽的同伴关系,他们会更倾向于采取深层的学习方式,相反,如果学生感知师生缺乏交流或者讨论不够,他们会更倾向于采取表层的学习方式(郭建鹏, 杨凌燕 & 史秋衡, 2013)。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增加互动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积极主动思考,这也对任课老师备课,课堂的掌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教学内容体现区域化优势

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特殊的优势,将贵州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与细胞生物学教学紧密结合,体现地域特色,形成科研服务地方的良好趋势。如贵州野生药用植物白芨、石斛、天麻、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等组培繁育,一方面是对野生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组培技术进行繁殖,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市场需求;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研发植物抗逆新品种,另一方面对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而对于辣椒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实际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有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用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引入课堂,学生学习的不单单的是书本的基本知识,还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在讲授细胞自噬的知识点时,首先介绍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大隅良典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大隅良典通过在酵母中的实验,揭示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同时在人类细胞中也发现了相同的自噬机制,给出了细胞实现自身循环利用的新模式,由于自噬过程关联多种病症,人类也正在研制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由此通过对生命科学领域中重大研究成果以及热点问题的介绍,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生命科技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科学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讲授(胡红刚, 晏琼, 侯玲玲, 江红 & 王字玲, 2015),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研究交叉融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兴趣,而且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接触实际生产和应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王辉等发现大学生科研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正相关,参加科研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成绩越高(王辉 & 付晓, 2013)。把科研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对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一直向前推进,还有很多科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不仅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将所参与的实验课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归纳整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建设会有更进一步的创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鹏, 杨凌燕 & 史秋衡 (2013) 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

[2]胡红刚, 晏琼, 侯玲玲, 江红 & 王字玲 (2015) 以《 细胞生物学》 课程为依托开展生物学研究生科研素质训练.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37, 79-83.

[3]王辉 & 付晓 (2013) 大学生科研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97-100.

[4]周友士 (2014)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成绩归因调查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 150-153.

作者简介:王双双(1985-),女,汉,山东,博士研究生学历,遵义师范学院,细胞信号转导与植物抗逆性研究。

推荐访问:细胞生物学 教学改革 探索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