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3-01-02 18:35:04 浏览量:

[摘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和谐发展的需求。在融合方式上,应注意完善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忽视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正确认识人文和科学的关系

要想探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人文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1、人文与科学

“人文”一词出自《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西方的人文指的是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

根据《辞海》的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现象和本质运动规律知识体系。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是人们探究自然现象内在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科学理论知识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成果,它尊重自然,求真求实,揭示规律,勇于挑战,敢于批评,不断发现、修正、补充前人认识中的不足、错误,乃至推翻其中某些错误结论而前进、发展。

2、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伦理道德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一是通过外在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展现人文精神。总的来讲,人文教育传授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发展学生对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能力和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其目的是“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和心性境界,并指导人以更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科学教育,指的是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体现的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科学教育是通过积累、传播和发展科学的各种实践,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教人求真求美,启迪智慧,开拓创新,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水平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通的

人文科学的发展,从自然科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包括逻辑思维、实证方法、自然知识等。自然科学同样一刻也离不开人文精神,自然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终极关怀和理想追求为目的,以求善、和谐、进步为准则,以激情、幻想、探索精神为动力。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是人文和科学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结晶。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和人文内在本质与目标一致性的要求。尽管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形成的背景、关注对象、涵盖内容大不相同,但在深层底蕴和价值取向上,则是沟通、互补的。科学和人文相融有共同的基础:都承认并以客观现实为据,都在承认客观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都在研究客观规律并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因此,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教育要人文化;人文为科学导向,人文教育要科学化,必须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已非常突出,人文教育的地位岌岌可危,理工科學生除了公共课以外,紧紧围绕专业学习,没有时间去涉猎文、史、哲等领域(即便是文科学生,也缺乏深入的人文陶冶)。杨叔子院士就很精辟地指出了当今高等教育伴随着知识经济所产生的“五精五荒”,即精于科学而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而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而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而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而荒于道力。

我们必须承认科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同时它也是把“双刃剑”,对于人类来说,福祉与祸害并存,进步与破坏同在。过强的功利色彩和过弱的人文陶冶,培养出来的人只是知识的载体和工具,缺乏健全的人格,只懂专业技术缺乏哲学头脑和艺术气质,只能成为“工匠”而不会成为“大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道德的人,其本事愈大对社会危害也愈烈。一位西方学者说,只有品德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而没有品德只有知识却是危险的。因而,如何让科学技术的发展自觉地纳入人性发展的轨道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三、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措施

1、树立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当前理工科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处于分离缺失状态,必须形成关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的共识,充分认识加强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人文科学研究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介绍学科专业中涵盖的人文知识和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

2、完善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人文科学融合的平台

目前众多理工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明显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是依靠熏陶。为此高校必须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科学设置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整合,拓宽专业口径,扩充专业内涵,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文理渗透。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文、史、哲、社会学等核心课程。对学生实行通才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主流思想。

3、注重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育者要有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专业中挖掘出丰富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内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将传授理性知识、培养理性能力和关注学生非理性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师岗位和教育职业的时代特征,塑造新的师德,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更要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增强对自身教育教学反省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

总之,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培养学生过程中将提高人文修养和增强科学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努力搭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教学平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起可以传承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刘楚明.教育辩证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推荐访问:理工科 教育 浅谈 融合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