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考物理阅读信息题

时间:2023-01-09 10:10:04 浏览量:

阅读信息题是近两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可读性强。它着重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掌握到应用的过程。

阅读信息题的材料往往是通过在报刊、杂志中选择一段科学性的读物、新闻背景、科技博览等文章,一般带有标题,选择的文章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等,考查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涉及气象、地质灾害、时事、军事战争、能源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航天技术、国土资源等一些重点、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呈现的背景,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解读其隐含的信息,并且根据已有的学过的物理知识,和通过文章的信息新学的知识,来解决题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考查内容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一、声学类

例1:(2011年河北省)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 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 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解析:此题属于声学类的信息题,是比较简单的一道根据文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信息题,是针对某一声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从题中给出的信息不难找出超声波的频率范围,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根据真空不能传声可知,超声波在月球上不能测距离,最后根据s=vt/2可求海洋的深度。

答案:(1)高于20 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 000。

二、光学类

例2:(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1/0.5m=2m-1.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角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如图1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A.近视 凸透镜 B.近视 凹透镜

C.远视 凸透镜 D.远视 凹透镜

(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__ m-1,度数为________度。

解析:此题是以透镜为知识点进行阅读分析的一道信息题,是教材的翻版,重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让学生认识课本内容的重要性。此题重点揭示了焦距、焦度、折光能力、度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公式信息进行计算,从而解决问题。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2)因为焦度Φ=1/f,此透镜的焦距是0.2m,它的焦度Φ=1/0.2m =5m-1;故其镜片的度数为5×100=500度.

答案:(1)B(2)5,500

三、能源环保类

例3:(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

地球一小时

2011年3月27日20:30,“地球一小时”活动又在全球开展,熄灭灯光,关灯一小时,向全世界发出“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每个人承担责任,为确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全球许多个城市、许多人参与活动,政府、企业、社区积极加入。目前,“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行动。

中学生小严家也参与了该活动,全家关闭电灯,在烛光中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小时。在熄灯前,小严家打开的电灯有:客厅吊灯“25W 220V”10盏,书房台灯“40W 220V”1盏,过道灯“30W 220V”2盏,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小严家节约了 kW·h电能,“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意义于倡导全人类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已上升1.4度,预计到2100年,地球平均气温仍将进一步上升4.3度,海平面升高2米,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图瓦卢将成为地球上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1)请将文中空白补全;

(2)现在气候的无常变化,都是人为活动破坏环境的结果。为控制“温室效应”,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能源环保类是如今中考信息题的热点,是对学生能源环保的教育。首先根据电能的公式W=Pt进行计算,认识“地球一小时”的重要性。对于“温室效应”,要找到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答案:(1)0.35;(2)少开车,减少CO2的排放,增加植被面积,消耗CO2,节约用电,不乱砍滥伐森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限制航空业发展等。

四、力学类

例4: (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

(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________;

(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____ (填“是”或“否”);

(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________(填品种号)。

解析:此题主要是针对图表信息的考查,通过给定的表格信息,然后进行描点连线,进行对图像的分析、处理而得出结论。绘制图像和对图像的归纳是实验中的重点和关键,正确的绘制图像更能体现物理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理念,要求对照表格数据描点,用平滑曲线连接,注意连线的技巧。

答案:

(1)如下图所示;

(2)大;(3)否;(4)4。

五、新材料类

例5:(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不仅“最簿、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____;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针对新材料知识的考查,通过对石墨烯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新材料的特点,真正领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魅力。石墨烯具有导电性,因此属于导体材料。文中信息“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是(2)问的答案。应用很容易从文中提炼出来。

答案:(1)导体;(2)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3)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超轻型飞机材料、防弹衣、太空电梯等。

六、力电类

例6:(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力传感器在电子秤中的应用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常见的一种力传感器由弹簧钢和应变片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下页图甲所示。弹簧钢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相同的应变片。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则弹簧钢发生弯曲,上应变片被拉伸,下应变片被压缩。力越大,弹簧钢的弯曲程度越大。

应变片结构如下页图乙所示,其中金属电阻丝的阻值对长度变化很敏感.给上、下金属电阻丝提供相等且大小不变的电流,上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1,下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2,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输出,用来反映力F的大小。

金属电阻丝的阻值随温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下页图丙所示。为消除气温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分别在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与引线之间串联一只合适的电阻,进行温度补偿。串联合适的电阻后,测量结果不再受温度影响。

(1)这种力传感器是将力的大小转换为_________(电流/电压)的装置;

(2)外力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增大

B.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减小

C.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下应变片金属电阻_______丝电阻增大

D.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下应变片金属电阻_____丝电阻减小

(3)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增大而______;

(4)进行温度补偿时,应给上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的电阻,下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的电阻;

(5)如果未进行温度补偿,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______(大/小)。

解析:通过对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的介绍,更能深入了解其应用,此类信息要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通过将力大小转换为电压装置,这样把力和电联系到一起,而后根据电学知识进行分析。“金属电阻丝的阻值对长度变化很敏感”,电阻大小和长度有关,当外力增大时,“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则弹簧钢发生弯曲,上应变片被拉伸,下应变片被压缩”。由此可知,外力增大时,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于是得出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增大而增大,在结合图像信息便可解决问题。

答案:(1)电压;(2)D;(3)增大;(4)减小,减小;(5)小。

七、综合类

例7:(2011年广东省清远市)阅读下列短文

父亲拍下儿子在黄河冰面上救人的惊现瞬间

据山西晚报报道,2011年2月4日,张帆与父母来到运城平陆黄河湿地观赏天鹅,突然间,在冰水交融的湖面上,一落水女孩凄厉呼救.张帆迅速趴在了满是天鹅粪的冰面上,匍匐着向前爬去救人。张帆艰难地爬到女孩身后,把在冰面上捡到的女孩遗落的围巾甩给女孩,并向她高喊:“赶紧抓‘绳子’。”女孩很快抓紧了“绳子”,无奈女孩的身体太重,张帆反倒一次次差点被拖入水中。小伙子长时间的匍匐,加速了冰的熔化,张帆感觉身下涌出一股股冰水,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景区管理人员带着救生圈,系着长绳赶来增援,落水女孩终于被托出湖面。

就在张帆救人之时,父亲张京平正在远处专心拍摄天鹅,忽然,在湖中央,一个挣扎着的女孩闯入他的镜头,紧接着,一个匍匐行进的身影,也进入他的视线。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见证、记录着一个正在发生、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张京平调整焦距,使年轻人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镜头里,却惊恐地发现——救人的小伙,竟是他的独生儿子张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张帆趴在冰面上匍匐着爬去救人,是因为趴在冰面上能增大与冰面的_______,减小对冰面的_______,使冰面不易裂开;

(2)张帆用“绳子”去拉女孩时,反倒差点被拖下水中,说明了_________;

(3)张帆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是由于冰的______产生的;

(4)张京平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

解析:此题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涉及力、声、光等知识的综合类信息题,内容很简单,只要读懂信息,然后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便可解决问题。而此信息题,不仅仅考查知识的运用,而且宣传舍己救人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答案:

(1)接触面积(表面积或受力面积),压强;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相互作用);

(3)振动;

(4)凸透。

推荐访问:中考 解读 物理 阅读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