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和谐文化

时间:2022-12-19 19:55:04 浏览量:

摘要:城市与高校开启图书馆共建工程,可以加强文献信息、电子资源、基础设施、读者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终推动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关键词: 资源共享;图书馆共建;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3—0142—02

收稿日期:2010-04-28

作者简介:白永红(1972-),男,河南驻马店人,馆员,从事图书馆学与理论法学研究。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开展广泛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国国家战略资源整体规划中的一项必然选择。图书馆的合作共建与资源共享,合作是前提,共享是目标,没有有效的合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享,合作的模式决定着共享的内容、途径与效果。城市与高校在图书馆共建中,加强文献信息、电子资源、基础设施、读者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城市与高校图书馆的和谐文化建设。本文借驻马店市与黄淮学院图书馆共建之案例,对此展开论述。

一、城市与高校共建图书馆之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24.76亿元,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不断加强与教育、科技、信息产业、党校、部队等系统的共建共享,工程服务进校园、进工矿企业、进部队、进乡村,在全国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基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驻马店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自身的力量建设一座集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品位极高的图书馆是不切合实际的构想。黄淮学院是驻马店市唯一的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原有的4100平方米的图书馆已不适应当今近两万名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驻马店市与黄淮学院共建图书馆,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负担起驻马店市保存文化、传播信息、进行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共建图书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

1.共建图书馆可以有力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应实现整个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念趋于一致,整个社会在精神文化上有凝聚力,主流文化和道德观念要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认可。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建设更多更好的文化设施,满足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的硬件需求。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文化信息集散地,是保存、整理和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领地,是服务面宽广的文化教育机构,对构建和谐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共建图书馆对保存社会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着重要作用

保存人类社会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能,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见证人和人类文化宝库。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沉淀,那将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形成足够的城市魅力,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载体之一,一个城市图书馆的规模大小,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设施不只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中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3.共建图书馆也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终身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职能显得愈来愈重要。图书馆是全体公民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图书馆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和读者培训活动,举办各种讲座,为人们提供接触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窗口。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教育无疑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系统的接受学校教育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图书馆这一文化教育基地恰好能够弥补这种局限性。21世纪,终身教育将是教育的主导方向,大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终点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人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后,所学的知识会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人生将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我们的社会需要树立学习社会化的理念,应该是全方位地为社会公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实际上图书馆正是具备了这种功能,他将为学习者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使每个社会成员受教育机会均等。同时,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他对个体潜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发挥着学校、家庭以及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终身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4.共建图书馆可以发挥图书馆的展示功能

图书馆的文化展示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图书馆的建筑文化展示。共建图书馆的馆舍代表着本地城市和高校的双重文化风貌,他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文化的熏陶,成为大学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建筑文化景观,使人们进入图书馆便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震撼。其次,图书馆的文化展示功能还体现在各类文化艺术展示。可通过举办艺术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当地风俗文化、各类文化科学成果展览等,促进非课堂教育的深化,努力创造出与当代城市生活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氛围,陶冶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欣赏水平。

5.共建图书馆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首先,共建图书馆的藏书系统要具有为当地服务的功能。这就对藏书的学科结构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即要有针对性地收藏一些本地区经济建设特别需要的图书、期刊。有了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献资料,不但有助于发挥图书馆为地方服务的功能,而且对于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地区学术形象,都是大有裨益的。建立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一是要找准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门类,所涉及的学科数量不宜过多;二是一旦学科专业确定下来,就要围绕这几个重点学科,有计划、有系统地将其文献资源收集齐全,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学术效应,从而真正发挥共建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图书馆发展要抓住城市发展的时机,将其建设科学合理的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图书馆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分布问题和方便高校师生的利用问题,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及对周围区域影响的程度,科学地建设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和中心节点,并利用现代技术建成能与社区图书馆通借、通还、通检索的图书馆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市民和高校师生的需求。

6.共建图书馆铸造城市与高校的文化品牌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是激发城市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城市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而且,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品位的城市有着巨大的张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商业环境、人才环境有着重要要影响。高校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是社会物质文化、人类精神文化深厚积淀的产物,它以特有的超越性、超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城市文化的建构和城市精神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超越和辐射作用。图书馆要建立起网络化平台,让社会共享高校先进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辐射作用、引导作用,使图书馆成为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交融渗透的一个基础。图书馆要积极促进高校文化的开放性,使得高校文化不要只在自身的“场”里传递能量,还应将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聚和创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辐射到整个城市,从而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辐射。这种广泛的辐射更能满足广大市民文化、教育、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另外,高校具有育人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教育对于人们来说,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不仅对学生,同样可以对社会群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学识水平上获得收益,而且对他们的人格品质、思想意识甚至一生的行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通过育人的功能,塑造一代又一代具有独立人格、丰富心灵、敏感的创造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文化靠“人化”,一代一代新人的造就和传承,使城市文化生生不息,持续不断。

三、图书馆共建中构建和谐文化的举措

1.建立大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铸造城市与高校图书馆的和谐文化,应采用政府信息网络中心与高校网络联合的方式,借助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构建高校、社会和科技情报所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形成全市统一的大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2.调整服务结构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按读者需求的群体性、层次性、专业性,对现有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整合,规划设计图书馆服务体系,使之既为本地文化流动和发展增添活力,又要成为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整合中心。

3.和谐联姻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居民接近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将科学与文明的种子撒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同时,通过建设开放式校园,让居民走进校园,感受校园氛围,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城市文化的相互促进,为铸造城市与高校图书馆的和谐文化,构建学习型城市作出贡献。

四、结语

开展图书馆共建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市民、服务社会的延伸,是图书馆功能的放大与辐射,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文化共享工程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只有面向市民开放,才能使图书馆共建工作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进而加深高校图书馆与城市居民的密切联系,最终有力推动开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云,许磊.关于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探索与思考——以聊城大学与聊城市共建共享图书馆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2]秦剑.构建和谐图书馆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6,(2):48-50.

[3]李松姝.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J]图书馆,2006,(1):112-114.

[4]杨雪琴.资源共享 服务社会——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8):57-59.

[5]白永红.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27-29.

[6]王爱丽.高校图书馆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37-39.(责任编辑/ 魏杰)

推荐访问:共建 资源共享 和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