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24 14:05:14 浏览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方向,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创新思维,就应该在数学教学中,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好,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数学知识迁移能力,实现创新的能力。

一、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不讲民主,会伤害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即使教师有引导学生思考,也是引导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教案思路去想、去答,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不但没有创新意识,而且原始的欲望也被扼杀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自觉营造课堂的民主气氛,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做学生的服务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创新、去寻找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和不同答案。例如,笔者在讲授Fibonacci 数时,放手让学生讨论它的来源、性质,考察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创新的思路就会更宽广。

二、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思想的一种必要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高职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把数学作为其他学科应用的工具,而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学过数学的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很少使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但不等于说他们的学习没有效用。很可能他们的最大收益在于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不受陈规旧习的约束,大胆设想和求证。如果学生能把其他学科的数量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处理,就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抓住教材体系中的数学思想,以数学思想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这样,在教学中既能注意到数学知识的体系,又注意到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巧妙、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以感觉或直觉为基础的非逻辑思维形态,科学上的很多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往往都来源于发散思维方法。心理学指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他的知识与发散思维成正比,数学也是这样的。例如,医学数学、环境数学、生物数学等都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并适当地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展开,并达到一定的高度,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做出更高层次的概括,得出一般的结论,从而把所学的问题拓广和延伸,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深入社会,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社会实践是数学的来源。从现实生活出发,构建数学的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多数是人们将实践中的问题抽象出来的,也有很多是人为编造出来的,这些问题很难有生活的味道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与生活脱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学的应用,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归纳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数学课上,经常插入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数学关系,学生身高统计分析的数学问题,工厂的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数学表示,Fibonacci 数和商业的打折问题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就要对自己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高职 数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