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世界近现代史长河中的市场

时间:2023-01-12 17:10:04 浏览量: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调节手段。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市场影响深远,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资本主义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市场发展史,既反映了某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揭示了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催化剂”

中世纪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市场的日益成熟,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在欧洲各国,手工产品和农牧产品交换范围日益扩大;在国际上,除原有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和地中海贸易区的贸易获得了发展外,从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海峡直达英国、尼德兰的航道也日益繁忙起来。到14、15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以及尼德兰、法国南部等地相继出现了手工工场。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货币地租成了最主要的地租形态,农业资本主义应运而生。从15世纪晚期起,西欧国家开始往东方探寻新航路。通过开辟新航路,这些西欧国家掠夺了巨额财富,积累了原始资本,将资本主义市场扩大到了亚、非、美洲各地,勾勒出了一个世界市场的轮廓,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对统一市场的要求与封建统治的分散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发生、发展。英国通过一系列革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美国在北美统一市场逐步形成的前提下于1783年获得了独立;法国在1789年爆发了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日进行了废除封建制度的改革,德、意为了实现统一而进行了王朝战争……尽管这些国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却是其共同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市场”是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动力和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剧了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在本质上都是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反法联盟与法国之间的战争,英法与俄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西方国家对中国、日本的侵略等都带有一定的争夺世界霸权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性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和发展期间,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这跟英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市场是分不开的。工业革命使商品数量大幅度增多、质量大幅度提高,激起了工业资产阶级大肆对外扩张,强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的欲望。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体形成,1857年发生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即是明证。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结束和资产阶级对整个世界瓜分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可见,没有世界市场,就没有资本主义。

市场对于亚非拉国家近代历史的发展来说是把“双刃剑”

直到19世纪初,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还未具备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以中国为例,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虽有发展,但发展相当缓慢;规模较大的官营手工工场的生产目的不是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是满足国家及皇家贵族的需要。况且这些国家还实行“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显然不可能自觉地开放市场。

在西方炮舰的震慑下,广大亚非拉国家被迫开放,允许西方列强在当地投资建厂,这自然会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业畸形发展,但这远远未达到列强的目的——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永远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历史已证明,西方国家的侵略、掠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落后的总根源。

国家被迫开放的确是痛苦的,但西方国家的资本和质优价廉的商品的涌入,也促进了亚非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这些国家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论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所说的:“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市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过程中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并决定以发动世界性的战争来解决这些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这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结果;“一战”则是他们瓜分世界市场所酿的恶果;而“一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则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结果。但因分赃不均,美国开始推行金元外交,企图进一步占领世界市场;日本在亚太地区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德国蓄意复仇,加紧建立“第三帝国”。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一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世界性战争再度爆发。

“二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开辟国内外市场,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健全市场体系,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资本主义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巨变,从反面说明了发展经济不能忽视市场的客观作用的道理。不少社会主义国家于是开始重视市场的作用,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在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有意识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如2001年中国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加入WTO。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竭力打破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垄断,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如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1973年石油危机的发生等即是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反控制、反掠夺斗争的表现。

综上所述,市场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不仅反映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阶段,而且扩展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进程中。在当今世界,市场的影响更是渗透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角落,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渺小了。

知识小链接

1.市场在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作用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1)对市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各种因素尤其是“左”倾错误认识的影响使中国谈“市场”色变,中国经济发展步履维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中国才开始正确认识市场并敢于运用市场。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经济发展需有一个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要依靠先进的科技、质优价廉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大胆参与国际竞争,以扩大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一方面应通过灵活多样的外交活动和政策不断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应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资金,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2.易混概念甄别: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殖民体系、制度体系和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侧重于经济领域)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侧重于政治领域)指的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总称。

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指16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范围最广,不仅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治上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普遍建立。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19世纪6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基本特点有: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以机器制成品为主;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其主要特点有:商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同时并存;一系列工业化国家出现;世界贸易格局不再以英国一国为中心。

(责任编辑:杨宾蕊)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游弋 河中 世界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