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在信访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12-30 18:00:04 浏览量:

摘要:通过对语言艺术在信访工作中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对不重视语言艺术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了以人为本、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多用口语等加强语言艺术修养的途径。

关键词:语言艺术 引导

一、缺乏重视语言艺术的原因分析

信访工作主要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人心、巩固执政基础,从事信访工作者只有善于运用语言,掌握疏导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与来访者交流情感,增强疏通、引导、教育的效果。

1、对信访工作的认识不够

上访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虽然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进程,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其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少,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复杂,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一定时期还是党和单位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解决民忧、化解民怨、凝聚民心的快速通道,是我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强认识。不认识到这一点,很难树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适合时代特点的思路和方法,妥善处理问题,协调利益纷争,切实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本领。

2、对上访群众的感情授入不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掉这一点。纵观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是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坚实牢周的群众基础,我们也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上访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这为改进工作提供了机会,也为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机会。情,是通向上访群众内心的一把金钥匙,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只有对上访群众怀有深厚、真挚的感情,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才会使群众感到亲切和温暖,赢得群众的好感和信任,才能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开展,对上访群众缺乏感情,无疑是做不好信访工作的。

3、对上访群众的心理把握不够

由于上访的情况复杂,上访群众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有着极大的不同,就心理需求而言,有的人只是思想上有疙瘩,上访不过是要讨个说法而已,有的人是反映当地单位没有落实国家政策,致使群众利益受损的问题,有的人是因实际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希望通过上访来引起关注等等,如果不加分析,一概而论或者以解决思想问题代替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忽视思想问题,很显然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就个性差异来讲,情况就更特殊了,个性差异大致分为三类,即能力差异,气质差异及性格差异,每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别,气质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又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如果不能对上访群众进行有效的归类,针对具体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做工作,工作起来就会很被动,有时出发点和主观意愿是好的,就因为对上访群众的个性差异认识不够,好心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4、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不够

不能深入浅出地讲群众理解、接受的道理,缺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语言,根源在于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不到位,原则性与灵活性无法有机统一。信访工作面对各行各业遗留下来的疑难事,处理起来需要很高的政策水平,不仅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更要灵活运用。只有心中想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不偏不倚,依靠政策帮助上访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又把握住政策的灵活性,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在不违背政策法律、不违背上级决策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积极为上访群众提供服务和方便,力求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

二、提高语言艺术的一些思考

1、加强认识,以人为本

在提高掌握疏导语言艺术上尤其要体现以上访群众为本。有了这个思想基础,信访工作者才能和上访群众建立一种同志式的友谊,从而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如果不尊重人,动辄训斥、讽刺挖苦,损伤上访群众的人格、尊严、自尊心,那么在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就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也就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工作就很难做下去。同样,不信任上访群众,上访群众也不会信任你,与你交心,而且常常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既不会向你掏心里话,也不愿听你的说教。只有充分尊重和相信上访群众,用自己的真诚换取群众对你的信任,群众信任你,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向你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2、把握需求,灵活运用

只有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才能设身处地的从群众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和切身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考虑上访群众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语言,以达到疏通引导上访群众的目的。就拿气质差异来说,每个气质类型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特点,需要有的放矢的选择适合的语言。胆汁质的人属于兴奋型,他们的特点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表现为较强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对这类信访者,要循循善诱,耐心劝说,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问题,避免正面冲突。多血质的人属于活泼型,他们的特点开朗、反应敏捷、适应性强,但注意力好转移,对这类信访者最好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黏液质的人属于安静型,他们的特点稳重、沉着、谨慎、忍耐力和自制力强,但是灵活性差,反应比较迟缓,对这类上访者要有耐心,不能求之过急,要保证他们有思考问题和做出反应的充分时间,以热情、诚恳的态度接待他们。抑郁质的人属于弱型,他们的特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感情细腻,不能忍受太大或太小的神经紧张,经常有自卑感,对这类信访者,要认真听取他们的讲诉,心平气和,好言相劝,切忌不顾对方的感受,批评指责。

3、多用口语,情理交融

与上访群众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疏导语言要更多地使用口头语言,多讲“口语”就需要有一个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我们现在依据的很多政策法规都是一些大道理,语言非常规范、严谨。但我们做信访工作的同志如果全都像读文件一样,照本宣科,群众听起来就会困难得多。所以要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注重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也就是说要运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富有情感的语言,将大道理转化为与老百姓贴得更近的小道理,教育、启发、说服和开导上访者,使这个道理说的人情人理,上访群众听得进去,听的明白,听的舒心,从而心平气和、比较顺畅地接受疏导和教育,消除疑虑,澄清认识,明辨是非,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矛盾与纠纷。

4、注重修养,善于学习

首先必须热爱信访事业,“言为心声”,信访语言是信访工作者心灵和世界观的反映。在信访工作中要全身心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之中,自然和谐,丝毫不露表演的痕迹,这就需要我们对事业、对上访群众的挚爱,这种爱使你醉心于对语言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其次,苦练内功,钻研业务,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充分掌握上访群众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说出符合心理学原理的艺术化的语言。第三,贴近群众,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丰富多样的知识和语言,对于政治哲学、文学史地、理化科技、文艺体育、医药卫生、影视戏曲等等知识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格言、古典诗词也要适当掌握些。身边还要装个小本子,随时记下所见、所闻和所想。

推荐访问:信访工作 语言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