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对心理学建构学说的借鉴意义

时间:2022-12-30 09:40:05 浏览量:

【摘要】

本文阐述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及扎根理论的概念和内容,探讨了扎根理论对心理学建构学说的借鉴意义与方法。认为心理学建构学说要从社会生活具体问题入手,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运用扎根理论建构心理学说是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扎根理论;心理学;建构学说;借鉴

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1、心理科学发展的困境

在心理学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证主义一直是心理学科学研究领域的主流和中心范式,它帮助心理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并不断发展壮大。心理现象通过假设、实验、测验等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获得跨时空跨文化的一般心理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心理学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心理学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研究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多,而心理学科却没有越来越强大,相反心理学的研究队伍和组织分化与分裂却日益明显,心理学面临严重的离心与分裂的危机。心理学的出路在哪里?

2、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价值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西格蒙·库克发表了系统清理和反思心理科学的著作—《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一个世纪的结论》,随后主持出版了六卷本的理论《心理学一门科学的研究》。在书中库克深入的分析了心理学研究中本体论的反常问题。库克认为, 当前心理学的困境是心理学是在澄清它自己以及它的问题的性质之前, 刻意追求“科学”地位而走向独立的, 从而使心理学在对异己的外在形式的追求过程中丧失了灵魂, 使心理学的研究实践蜕化为“失去意义的思想活动”。正是通过历史批判, 库克及其心理学研究才得以摆脱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外在强制力量的束缚而重获思想创造的自由, 并推动心理学研究向“富有意义的思想活动”回归。这里心理学“丧失”了的灵魂才是心理学家应该关注的问题。心理学的灵魂是什么?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驱动”和“数据驱动”。现代心理学在实证和数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推进这门学科的实质性进展,反而加重了心理学的分裂。“思想驱动”指的是学科理论的发展。二战以来,心理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因此,实证研究并没有使心理学真正强大起来。理论才是学术研究的“基质”,理论对于学科就像马对于马车。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理论总是某一学科优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属于“强固根本,疏浚泉源”的研究领域,也就是库克说的心理学灵魂。

3、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任务

近20年来,实证主义的衰落和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成为西方主流心理学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要趋势。《美国心理学家》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理论心理学以其重要的方式而成为一门富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5年里理论心理学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持续的进步,这些工作大多数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20世纪80-90年代中期西方心理学界才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理论研究热潮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研究力量,不仅在权威刊物上大量刊载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文章,还出版了专门的理论学术刊物,建立了理论心理学的国际组织。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春天到来了,心理学研究开始向“有意义的思想活动”回归。构建心理学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成为理论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心理学元理论指关于学科性质、意义、方法论、基本框架的学科问题,是一个统一的“大心理学观”。实体理论指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理论和具体理论,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如学习理论、情绪理论等。

二、扎根理论概述

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是一种新颖的质性研究方法。由格拉斯( Glaser) 和斯特劳斯( Strauss ) 于1967年在其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 质化研究的策略》中提出的。扎根理论是一种质的研究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 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 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 然后上升建构理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 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强调理论要根植于大量原始资料中,但是它的主要功能不是描述,而在于建构理论。

三、扎根理论对心理学建构学说的借鉴意义及方法

1、心理学建构学说要从社会生活具体问题入手

扎根理论把理论根植于大量原始资料中,并不断获得原始资料的检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有生命力的理论,能够指导某一具体情境的社会实践。实证主义批评心理学理论研究是“空对空”、哲学思辨,不具有科学性。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理论养活不了许多理论心理学家”,说明理论研究的实用性不强。科学哲学家汉森指出,观察是一种负载理论的活动。观察者看到什么,不取决于观察者的视网膜影像,而是取决于观察者已有的理论观念,人已有的知识决定了其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可见,理论总是实在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动。扎根理论告诉我们,理论心理学家要建构能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心理学理论,而不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上。这就要求理论心理学家要改变研究方向,从图书馆走进开放的社会生活实践,研究具体社会现象和问题。

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新千年到来,心理学家们对理论界的纷争和冲突进行了梳理,认为心理学元理论的建构只能是心理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决定将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转向具体的小范围的问题思考上,转向实际的和可能的问题及心理学如何能认识到这种差别的理论整合性探讨工作”。

2006年第三期的《理论与心理学》杂志专门发表了一组“理论在行动”的系列论文。理论心理学开始关心社会生活实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心理学视角的社会公共政策机制,社会合作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心理学发展和社会发展双赢的局面。

2、心理学建构学说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首先,扎根理论要求在研究前不作任何假设,结论完全来自搜集来的第一手资料。强调Empty mind,避免一切研究假设对研究的限制。其次,研究过程是开放的,反对实证研究把有限的研究变量孤立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扎根理论强调深入研究某一具体情境,将研究对象置于整个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心理学建构学说也应如此。一是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要把它放在产生该问题的大环境中来研究,要考虑具体的情境。毕竟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生更多是受到具体生活情境、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二是观察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进行的,理论先于观察。所以心理学建构学说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接纳事实,而不是曲解事实以迎合自己的期望。另外,当一个理论与另一个理论发生分歧时,彼此能以更宽阔的胸怀接纳,以实现心理学实体理论的繁荣,为构建心理学元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扎根理论是建构心理学说的有效途径

第一,扎根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研究方法,目的在于发展新理论,发掘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认识。扎根理论的优势不在于建构宏观的一般的大理论,而在于建构适合于具体情境、具体问题的实体理论。斯特劳斯认为,这样的理论是符合于某一具体情境的“ 社会真理”,能够解释指导某一具体的社会实践,是具有生命力的理论。扎根理论特别适合缺乏理论解释力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领域。21世纪初理论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和实现实体理论的整合,理论心理学研究转向具体的小范围问题的反思上。因此,这与扎根理论的适用范围是一致的。第二,当前理论心理学的研究的“后基础运动”日益高涨,对实证主义的“方法中心论”进行批评和反思,主张研究方法的契合性和多样性。质化研究在西方悄然兴起,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而言的。量化研究注重测量、统计等手段,而质化研究强调语言、实物图片、录音录像的运用,强调对语言的分析、意义的探寻。扎根理论是质化研究的一种,具有一般质化研究的特点。不同之处在于,扎根理论不仅注重描述、理解、解释某现象,更注重理论的敏感性,对资料进行分析,建构理论。可见,扎根理论不管从它的适用范围还是方法上都满足了心理学理论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扎根理论就是心理学建构学说的有效途径。

4、运用扎根理论是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建构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社会的建构。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人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总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将那些指导和确定思想、行为的社会文化模型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模型;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成分或文化分支系统,个体在接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接受了一种相应的行为和文化模式;文化模式不仅构造了人的思想,而且构造了人的感知。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是对文化的建构,是对前者的超越。可见,人的心理不仅是大脑的产物,更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此,“中国需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本土化成为我国学者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主流心理学依然是一种实证科学观,力求把心理学建设成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本土心理学应该是在“大心理学观”指导下建设发展心理学,扎根理论有助于突破实证主义心理学自我封闭的边界。它强调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 为心理学研究中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扎根理论主张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没有预先的理论假设,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整个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比较的过程, 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思维, 而不是简单的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验证。这样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我们突破原有理论框架的限制。

另外, 扎根理论强调从原始资料中归纳理论, 试图对现象进行理论层面的解释。但是不强调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大理论, 而是要从资料中归纳出与资料相符合的,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理论, 因此,由此得出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与特殊性, 是具有本土特色的概念。

现在,扎根理论在西方发展已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我国也开始在社会学、现象学、心理学、护理、教育以及管理学等领域广泛应用。扎根理论也开始在心理学理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涌泉,心理学理论价值的再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高申春,心理学的困境与心理学家的出路,社会科学战线 2010.1:34-39.

[3]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质化研究思潮,社会科学,2009.11:113-190.

[5]况志华,社会建构论的人性观取向及其心理学意义,南京师大(社科版)2007.3.2:112-116.

[6]杨莉萍,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220-226.

[7]齐玲,漆昌柱,扎根理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体育世界·学术2007.2:65-67.

【作者简介】

张艳宁,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生,任职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推荐访问:扎根 建构 学说 借鉴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