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2-29 14:20:04 浏览量:

摘 要:在全国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和就业市场发育日渐成熟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项艰巨的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从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和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入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毕业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2-0120-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在全国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和就业市场发育日渐成熟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水平,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时代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而言,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学生,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兼顾“人职匹配”和“人岗匹配”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职业潜能,提高就业质量,达到毕业生和谐就业。[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要求

和谐就业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保障,是人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最基本前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期望,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合理配置并开发利用好毕业生人力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才强国和高教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保高校毕业生和谐就业,不仅可以实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高校育人工作的目的和宗旨

高校教育发展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袁贵仁同志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也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大学生就业状况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拥有优秀的大学生就业品牌,它给学校带来的效益体现在学校办学的每一个方面,如对优秀师资和优秀学生的吸引、筹集办学资金、争取科研项目等方面更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先天优势。[3]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环节

高校是为全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园地,而就业择业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继续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把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良好的公民道德规范传输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发展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4]准确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着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胡锦涛同志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坚定政治立场,从而构筑起大学生坚定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加上西方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加上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冲击,日益影响和污染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这种形势下,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必须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致胜之道。青年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只要青年一代的创造热情极大增强、创造能力极大提高、创造活力极大迸发,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5]坚定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他们奋进的斗志,引导他们与祖国发展同步,主动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毕业生就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能够增强大学生提升修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主动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公民道德规范,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策略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服务,切实提高他们参与社会人才竞争的能力。

1.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水平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具有参与未来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参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实力,诚实守信为特色的高素质毕业生。要创新观念,把大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志在四方、扎根基層建功立业、为祖国和社会作贡献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主动追求卓越,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闭环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高校的资源,集全校的力量来推进,重点做好统筹规划,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闭环人才培养机制。在招生计划制定过程中,主动对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广泛调研,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形成明晰的思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贯穿到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从学生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加大应用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发展力度,深入思考和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请专家、企业、校友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重点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个性化指导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体系,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就业。

3.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以物质文化凝聚学生的思想,以制度文化约束学生的行为,以精神文化激励学生的斗志,使广大学生置身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其熏陶、影响和激励,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自觉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其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为核心,积极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训练,帮助学生利用学生社团、项目合作、暑期实习等各种机会,培养情商和灵商等方面的潜质,让学生学会思考、沟通和参与团队合作的基本技能,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第三,要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建立聘用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学校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的有效机制,使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

4.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目前就业工作人员在职业化、专家化的人才等方面还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大对就业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争取逐步实现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均获得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方面的资质证书。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有计划地把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在校的全过程;第二,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针对不同学生具体情况,尤其是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有重点地开展个性化指导的力度,鼓励支持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第三,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人事主管、校友来校做就业讲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择业心理;第四,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加强敬业精神、诚信教育等,帮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职业路线,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5.拓宽校企合作领域,积极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高校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密切双方的合作,促进学生所学与所用的有效对接,化解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高校要积极邀请所属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材选用、实践内容,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模式和特色。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共同探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企业所需课程与学校所授课程置换、学生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努力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参考文献

[1] 周长群,孙庆彬.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8):58-59.

[2] 袁贵仁.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3):6-9.

[3] 沈刘峡. 论大学毕业生品牌的创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5):102-105.

[4] 杜喜荣.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3-5.

[5]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5-5.

[责任编辑:成方哲]

推荐访问:引领 高校毕业生就业 核心 体系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