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特色与完善

时间:2022-12-16 15:15:03 浏览量:

十几年来,《档案管理》杂志一直被选人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类)的核心区,并在2004年7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被排在13种核心期刊的第6位,位居地方级双月刊之首。《档案管理》为什么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它的特色在哪里呢?

1 定位准确——立足档案、面向基层

档案专业杂志既不能办成党报党刊那样严肃,也不能办成像各种“晚报”那样人人都喜闻乐看的故事性刊物。因为刊物定位是不能越雷池的。因此,《档案管理》杂志的定位,就是立足档案和档案工作,面向广大档案工作者,不仅对档案工作具有宣传指导意义,又能发挥其交流促进作用。杂志的读者不仅是面向档案专业研究员,更多的是要面向广大的基层档案工作者。据《档案管理》编辑部分析,该刊物读者群大致有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地市县档案工作人员,第二部分是高校学者及档案系统理论爱好者,第三部分是分管档案部门的各级领导及半专业人员。所以,他们把杂志的主要读者群,定位于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十几年来,杂志刊登了大量反映基层档案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好人好事,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全方位为他们服务,成为他们的朋友与知音。编剧部在2006年做出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动作,从而增加了基层读者的参与感、认同感和互动感,

2 栏目合理——理论是灵魂,经验是基础,休闲是润滑剂

目前,《档案管理》设置“人物”“专业”“休闲”三个大版块,下面再设小栏目,而小栏目则可以视情况变化而有所增减,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在这三个版块中,我认为“专业”版块是刊物的主体,它决定着刊物的质量以及是否能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类),甚至关乎着排名。其中档案学理论探讨部分是刊物的灵魂,据我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刊在“理论探讨”、“学者对话”、“争鸣”、“学者短论”、“博士论坛”、“导师推荐”等小栏目中共刊登50篇档案学理论性文章,平均每期刊登8篇左右,占全年刊文总数的16%。这类文章数量不宜过多,而在于质量要高。事实证明,一些优秀的期刊每期都应有一、=篇篇幅较长,理论性很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刊登,从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刊物的学术水平,该刊编辑部深刻体会到:“一篇好的长文章就能撑起整体杂志的专业局面”(见该刊2006年第4期73页)。比如:周耀林:“我国珍贵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魏勤政:“大档案热的冷思考”:周林兴、陈勇:“公共档案馆的社会援助:可行性、策略、方式”;张照余:“文件与档案关系问题评论”:王素立、刘永:“基于数字仓库思想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以及程训方、刘东斌关于《档案法》的系列审视文章(每期均载)等文章就是理论水平较高,有一定影响,甚至成为被索、被摘、被引的文章。《档案管理》是档案学专家、学者以及有志于理论研究的档案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肩负着繁荣档案学研究、扭转不良研究风气的责任,所以理论研究、学术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刊物的定位与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业务研究和工作经验性文章是刊物的基础。该刊2006年共发301篇文章,而属于业务研究和工作经验性文章计有115篇,约占全年刊文总数的38%,可见业务研究和工作经验性文章是办好刊物的基础。支撑这个部分的主要小栏目有:“业务研究”、“调研报告”、“经验交流”(第5期以后改为“工作园地”)、“业务答疑”、“海外瞭望”、“文摘”等。文章作者绝大部分是来自地、市、县的基层档案工作者。他们深深地热爱着档案事业,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全省唯一的档案专业期刊。“业务研究”和“经验交流”或“工作园地”等是《档案管理》的王牌栏目,收到的稿件中绝大部分(至少占全部稿件的80%以上)是属于这个栏目的,尽管目前有些稿件质量有待提高,但不能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这部分稿源是办好刊物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充实与丰富上述栏目。

再次,休闲类文章是保证正常运转的润滑剂。该刊去年6期共刊发休闲类文章52篇,占全年刊文总数的17%。

3 编读互动——专家评审,读者建言

《档案管理》杂志从2005年第4期开始,组建了9人的专家评审组,每双月底对专业稿件进行集中评审,并实行两票否决制。这种专家组评审的做法,在全国档案学期刊中首创,也是该刊一大特色。专家组成员有5名教授,4名省、市档案工作业务骨干。

众多的读者更不甘寂寞,纷纷建言献策,仅去年6期就刊登了16篇文章,平均每期刊登2,5篇文章,这在全国众多档案学期刊中是绝无仅有的。编读互动不仅有读者的赞扬、批评或建议,而且有编辑部(每次蔡千树总编都会亲自回应)的及时表态,使这种互动气氛充满了真诚、坦率、和谐和平等。这种读者参与式的民主办刊,大大提高了刊物的学术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此外,《档案管理》的封面庄重古朴、寓意深刻,整个刊物不登广告等也是办刊的特色之一。

4 不断完善——整合栏目,突出重点,休闲为辅

为了使《档案管理》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贵刊改进之参考:

4.1 整合栏目。去掉“人物”版块,整合成“要闻要文”、“专业”与“休闲”三大版块。保留卷首语与编读互动两个小栏目,而“编读互动”栏目宜放在全文最后,且文章不要多,视内容而定,两三篇即可,有些意见可以归纳,甚至不登,“要闻要文”包括全国全省档案工作各种会议,领导讲话、档案法规、条例和标准发布,研讨会与培训班,重大新闻发布等。“专业”可以设“理论探讨”、“业务研究”、“争鸣”、“业务答疑”、“调研报告”、“工作园地”、“文摘”等栏目。“休闲”可以设“兰台经纬”“文苑”“三言两语”“纪念与回忆”“瞩目中原”“书评”“漫画、功夫茶、传声筒”等。从篇幅上看,“要闻要文”与卷首语占刊文的15%,“专业”版块应占55%,而“休闲”的版块可以占到30%。

4.2 突出重点。档案专业期刊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以专业为主,以休闲类文章为辅。从2006年刊登的文章可以看出,属于专业类文章占全年刊文总数的54%,这与刊物定位是相符合的。其中“理论探讨”“业务研究”“调研报告”和“工作园地”(原为“经验交流”)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办好上述栏目直接关系到刊物质量。

4.2.1 “理论探讨”栏目是一个纯理论层面的版块,对于专业期刊来说,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栏目,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代表着专业刊物的学术水平。当然这类

文章并不被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看好,认为它是阳春白雪,高不可攀,但是没有它还不行。这类文章是不可能好读的,甚至枯燥乏味,对于多数人是一翻而过,这是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科性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然而,也并不是档案工作者不需要理论研究,实际情况是不少有志于理论探讨的实际工作者,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写好理论文章,为此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抽空仔细阅读本刊2005年第1期第13页专家组几位专家的审稿感言,就会受益匪浅了。

4.2.2 “业务研究”栏目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版块,对于专业期刊尤为重要。它是筛选核心期刊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本刊被索、被引、被摘的总的信息量。正如广大读者反映的那样,这个栏目办得挺好,对工作、对学习均有帮助,自2005年扩版以来,刊发了许多质量上乘的好文章。

4.2.3 “调研报告”栏目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版块。《档案管理》杂志近些年来,刊登了相当数量的调研报告,这对“专业”栏目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4.2.4 “工作园地”(经验交流)栏目是一个纯实践层面的版块。《档案管理》杂志本着“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办刊准则,近几年来刊登了一些地区档案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基层档案工作的好人好事好风尚,并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档案工作进行工作交流与业务指导,从而使杂志成为基层档案业务指导工具书。客观地讲,“经验交流”这个栏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所发的文章看,真正有思想读后能给人以借鉴或启迪的东西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改为“工作园地”更为贴切。

此外在“专业”大栏目中除上述四大版块外,“业务答疑”、“争鸣”、“文摘”、“海外采风”等小栏目,也是十分受欢迎的栏目。

总之,“专业”版块是本刊的重点,必须下大力气办好。

4.3 休闲为辅。2006年《档案管理》休闲栏目文章刊发52篇,占全年总发文量的17%。这恰好符合本杂志的定位——专业为主、休闲为辅。通过近两年的磨合,大体可以确定以下几个栏目:兰台经纬,文苑,三言两语,才艺展示,读者推荐,网络拾取,我的家乡,漫画角等。

其中“三言两语”可以不固定,而且还可以变一变方式:“才艺展示”也可以灵活一些,才艺不一定十分突出,但却是档案人在音乐、体育、书法、棋牌、网络方面的亲身感受和业余爱好:“读者推荐”不一定只限于档案方面,只要对读者有启发、读者喜欢看的文章均可:“网络拾取”介绍网络流行语、“博客”、新代CPV微机、“酷瑞”等时尚词语,增加最新时尚元素等:“我的家乡”主要介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和民间文化。“漫画角、幽默版、功夫茶、传声筒、回音壁、宽银幕、养生窗”这个版块过于杂聚,可以在征求读者意见和组稿难易的基础上选定一、二个即可,多而乱反而元益。

祝《档案管理》不断进步!

推荐访问:档案管理 完善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