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2-11 20:55:09 浏览量:

[摘要] 目的 观察高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筛选该院2015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防治办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饮食防治和二甲双胍防治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电位疗法治疗,比较3月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神经系统反应和其他反应上数据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电位疗法对2型糖尿病预防作用明显,从药理作用来讲,其为中草药萃取药物,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维持血糖平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电位疗法;2型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b)-0048-02

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总属中的分项,也是一种受后天因素引发的病症,以肥胖、超重和饮食不节为发病主要诱因。随着人类饮食多样化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过多的糖分和油脂摄入,导致胰岛素代谢紊乱而产生的病症。在治疗实践中,一旦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对患者的机体代谢和脏器的并发损伤,会直接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1]。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以各类降糖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都会显现出来,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不良损害。该研究选定2015年120例患者为实验观察对象,以“高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为课题研究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该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防治办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饮食防治和二甲双胍防治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电位疗法治疗,比较3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51±1.25)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1.51±1.75)。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年龄、用药情况、家庭背景及其治疗现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和排除标准

纳入研究范畴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11.1 mmol/L(200 mg/dL);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8 mmol/L(140 mg/dL);空腹血糖超过7.8 mmol/L,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 h血糖超过11.1 mmol/L。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 mmol/L。排除先天性和家族遗传糖尿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饮食防治和二甲双胍防治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电位疗法治疗,比较3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常规运动、饮食防治和二甲双胍防治策略为2型糖尿病治疗金标准;高电位疗法选择上海隆瑞高电位治疗机治疗。

1.4 观察指标

药物控制程度为(可控、好转和无效3等级, 无体重减轻基数);不良影响指标:低血糖、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乏力)和其他反应(酸中毒和肝损伤)。

1.5 统计方法

所有计数数据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运用流行病学统计程序Epidata 2.0版及EPINFO200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血糖控制总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神经系统反应和其他反应上数据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胰岛素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的一种综合性病症,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受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胰岛素,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机体代谢紊乱综合征。从危害程度来讲,对患者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以眼病、尿毒症、肺结核、截肢等常见不良并发感染为主要方向。

在疾病治疗中,以控制血糖为首要治疗措施,尤其是饮食、药物和运动的完美结合治疗策略,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具备突出的治疗成效。高电位疗法作为物理疗法治疗中无创治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文献资料进一步佐证,电位疗法治疗后,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比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等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CMAP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SCV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指1及指3、尺神经SCV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6%。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从高电位物理疗法的治疗机理来看,大部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会对人体产生改善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加强交感神经对血液循环的支配和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改善局部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营养状态,加强组织的再生修复及代偿功能等生物学效应。物理疗法、情志疗法、运动疗法、食物疗法等自然疗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物理疗法是应用一种或多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5-6]。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物理疗法对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效果显著。

该研究物理疗法的治疗实践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神经系统反应和其他反应上数据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是终身病,需要终身用药和饮食控制,甚至需要胰岛素进行长期肌注和静脉注射,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不便。高电位疗法的物理治疗方法,对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现对患者的科学治疗,具有切实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高电位疗法对2型糖尿病预防作用明显,从药理作用来讲,其为中草药萃取药物,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维持血糖平稳,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圣博.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61-63.

[2] 孙太欣,周丽丽,孙晨曦,等.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3):216-219.

[3] 王桂芬,畢研贞.药物结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3):19-20.

[4] 杜艳玉,韩雨桐,王凤华,等.物理因子在2型糖尿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356-359.

[5] 奚悦,李敬林,李志强,等.物理疗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3,41(4):382-383.

[6] 李长有,申惠芳,李姗姗,等.物理疗法—糖尿病治疗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0):124.

(收稿日期:2017-09-20)

推荐访问:糖尿病患者 疗法治疗 观察 效果 高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