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炀帝时期民族关系

时间:2022-12-08 16:45:19 浏览量:

摘 要:隋炀帝有残暴荒淫的一面,但也建立了比较大的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一面。在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安边拓境、重开丝绸之路等举措,则使加强隋朝与世界的联系。

关键词:隋炀帝;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56-01

关于隋炀帝处理民族关系主要是阻击突厥、平定吐谷浑、抚定西南、经略西域等方面。

在隋朝建国之初, 民族问题较为突出, 民族矛盾尖锐激烈。以北方的突厥为中心, 加上吐谷浑、高丽, 对隋王朝形成强大的弧形包围圈。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 拥有“控弦之士四十万”的突厥大举进犯,“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 六畜咸尽” 直接威胁到隋王朝的生存。对此,隋文帝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出现了“人庶殷繁”的兴盛局面。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游牧经济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往往导致游牧民族以战争的手段向农业经济区掠夺农产品、手工业品, 而中原王朝也采用军事征服的方式攫取游牧经济区的马匹和畜产品, 经济利益是维系与制约双方关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战争与和平的终极目。因此, 在民族关系中, 经济因素具有最本质的地位。面对这种窘境,于是隋炀帝采取了比较合理的民族政策:

一、互市

隋文帝时, 突厥“遣使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通过互市贸易,双方互通有无,互惠互利。隋炀帝即位后更加推动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市,炀帝对互市贸易的维护与推动, 有利于少数民族与隋朝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联系, 最终成为维系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隋王朝政治臣属关系的牢固纽带。

二、贡赐

为了笼络、安抚少数民族,炀帝常常以赏赐的名义向少数民族提供大量物资, 以加强双方的政治关系。通过互市贸易、贡赐往来, 隋王朝的强大经济实力得以充分展现, 炀帝亦借此成功地巩固了东突厥与隋王朝的政治臣属关系,在民族问题上,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开拓丝绸之路,经营西域

炀帝即位之初, 就兴致勃勃地出塞北巡,显示出对平定边患、开疆拓土的浓厚兴趣。炀帝对发展丝路贸易极为关注,“日引矩至御坐, 亲问西域事”。再次派裴矩到张掖,广泛联络各国商人, 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商贸条件。与隋朝贸易的西域商贾, 享受沿途所经郡县提供的食宿和交通的方便, 大大降低了商业成本。优厚的招商条件, 良好的贸易环境, 吸引着大批商人, 他们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相继,络绎不绝, 同时也不断扩大隋王朝的政治影响, 为丝路的全面拓通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经营西域, 明确西域诸国对隋朝的政治臣属关系, 炀帝又亲征吐谷浑, 进行西巡。大业五年三月, 炀帝由长安至临津关, 渡黄河, 进入青海, 在覆袁川歼灭吐谷浑主力10 余万, 然后循大斗拔谷到河西重镇张掖, 在燕支山下会见西域各国国王及使节。事先, 裴矩前往敦煌, 说服高昌、伊吾等国国君参加这次会见,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这标志着西域27 国与隋王朝正式建立了政治上的臣属关系, 使隋的力量一直向西推进到且末、于阗, 受阻数百年的丝路贸易全面恢复, 也意味着炀帝的民族政策在西域又获成功。

次年(大业六年) 冬天,许多外国使节和商人不远万里,主动来到东都洛阳进行朝贡,“大献方物”。乘此机会,炀帝又精心筹划了一次盛大的国际贸易活动, 盛陈文物,大开市禁,“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 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市场内“珍货充积,人物华盛”,“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 醉饱而散, 不取其值, 绐之曰:‘中国丰饶, 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

各种经济策略灵活运用, 加速了东西突厥的分化。大业七年, 处罗可汗归顺朝廷。伊吾城的设立, 对吐谷浑战争的胜利也都伴随着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 经济利益与政治成果相互促进, 大业十年(公元615年) 正月,“突厥、新罗、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干、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并遣使朝贡”, 充分说明随着丝路的畅通, 大大弘扬了隋朝的声威, 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从而发展和维系了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0[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魏徵.隋书·裴矩传卷67[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魏徵.隋书·炀帝纪下·史臣曰[M].北京:中华书局,1973.

推荐访问:时期 民族 关系 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