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滴之道,引领健康生活

时间:2022-11-30 10:15:08 浏览量:

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特别是由此导致的智力残障,更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目前,全球有118个国家受到碘缺乏的威胁,约有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而碘缺乏严重地区人群的智商要比不缺碘地区人群低13.5个百分点。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碘缺乏病列为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我国自1995年以来推广食用碘盐,目前碘缺乏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碘的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人体内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加耗氧量而产生能量,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保持和调节体温。碘缺乏则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基础代谢低,耗氧量低,体温低,心率慢,行动迟缓,肌肉无力,思维不活跃,反应不灵敏等。

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可维持儿童正常的骨骼和肌肉发育以及性发育。如果在胎儿期缺碘,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出生后往往智力低下。如果在儿童期缺碘,体格发育和性发育就会受阻,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葡萄糖吸收和糖原分解,加速组织对糖的利用,并促进脂肪分解产生热量,亦能促进胆固醇的利用、转化和排出,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

其他

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碘缺乏时会导致反应迟钝甚至智力低下,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肠蠕动减慢,还可影响造血功能而导致贫血,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性功能紊乱等。

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往往取决于缺碘的严重程度以及缺碘时机体所处的发育阶段。

碘的参考摄入量

衡量碘缺乏还是过量的科学依据是碘的“参考摄入量”,共有4项指标,其中“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最为重要。

推荐摄入量(RNI)

推荐摄入量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长期按此水平摄入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碘的RNI,成人为150微克/天。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致引起危害,只有当摄入量超过UL并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才随之增大”。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碘的UL,成人为1000微克/天,7~10岁儿童为800微克/天。(6岁以下儿童的UL未制定) 这个量是碘的每日摄取量的安全上限,是一个对健康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最高摄入量。也就是说,只要碘摄入量长期不超过1000微克/天,对成年人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7~10岁儿童碘摄入量长期不超过800微克/天,也不会危害健康。

补碘不会导致中毒

从碘的正常供给量到发生中毒危险量之间的范围很大,因此碘对人体是安全的。当每日摄入1000微克以上的碘时,也需连续数星期才能导致“碘过多”,但不会造成明显危害。因此,在全民食用碘盐的今天,每日摄入200微克左右的碘,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不可能导致碘过量,更不会出现“碘中毒”。

专家点评

就全国范围而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要重点防治碘缺乏病,坚持推广全民食用碘盐,加强碘的营养。碘过量仅仅是局部的地区性问题,某些食品中碘含量稍高不会造成某一群体的高碘问题。只要摄入量长期不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就不致造成人体碘过量,更不会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因此,没有必要由于某种个别食品碘超标而过分渲染“碘危害”,在群众中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使大家产生“碘恐惧症”,从而拒绝食用其他含碘食品,甚至怀疑全面推广碘盐的正确性,以至于影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的长期战略性措施。

专家简介

李珏声,山东省青岛医学院营养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委员。

推荐访问:之道 健康生活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