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9:06:06 浏览量:

摘 要: 从会计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出现的新问题来看,中职学校必须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到教学当中,提高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本文从改革的指导政策、改革思路、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思考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希望中职毕业生熟悉会计实务操作,进入单位很快就能上岗。为此,如何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政策

由于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评价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落后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会计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变现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提出了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企业岗位用人的需求。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中职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基层企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和财经文员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

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是:以培养会计工作岗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制订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培养方案,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教学、实训、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改革教学模式,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企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行“双证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质量保证,培养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会计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和体育与健康等。会计专业课包括专业通用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选用和编写教材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教材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达要规范。案例选取要科学,体现企业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应重视选择专业核心课程,中职会计专业可选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基础会计》、《出纳实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实务》、《税收基础》等。对专业核心课程要认真编写课程标准,并按要求进行教学实施。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结构的一致性。要着重在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纳税申报及会计电算化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必须让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分别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创设模拟企业、模拟财务部门等情境,促进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了解将来所从事的会计工作,熟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如:角色体验法。让学生担任“模拟企业”中的某一财务“职位”,模拟开展会计工作,进行实践操作。如在会计凭证传递、日常业务处理流程等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会计、审核会计、出纳、记账会计、会计主管等角色,并轮岗。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于一体,给师生营造交互式的虚拟与实训环境。

(三)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会计专业必须建立具有仿真职业氛围、设备齐全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给学生营造带有职业氛围的实训环境。编制会计模拟实训大纲和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确保会计模拟实训学时,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财务岗位工作的基本实用技能。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与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建立联系。生产经营企业一般每次只接纳几个学生进行会计实习。为此,要与多家生产企业建立会计岗位实训基地。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月份需要较多的临时会计人员;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需要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应成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另外,还应与本地商业及服务行业建立合作,送学生去收银、财经文员等岗位实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利用,使会计教学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对接,将工学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四)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经常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要求会计人员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优秀的品德抵制诱惑,因此,要教育学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素质的师资团队,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教师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业务与实践活动,积累会计岗位的实际经验。会计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学校应引进企业的会计师、财务主管等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开展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拓宽师生的知识面。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六)建立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会计专业是培养适应用人单位财务核算要求的会计人才,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个人满意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通过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会计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在教学方面着重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等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上,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结语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到教学中。工学结合,使教学与会计职业岗位对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雯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探讨,2014.

[2]黄维新.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3.

[3]黄朝阳.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教学模式研究,2012.

推荐访问:会计专业 中职 思考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