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索

时间:2022-12-31 09:00:04 浏览量:

摘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首次用“三个更”形容文化自信,在之后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中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本文通过对文化自信内涵的分析,指出培养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探讨培养文化高度自信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内涵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今,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2 培养高度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2.1文化自信是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灵魂,对现代化起着强大的精神引领和智力支持的作用。而一国文化现代化又以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为基础。因此,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血肉,政治是其骨骼,而文化则是其灵魂。目前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政治大国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与此相比,我国的文化地位却还有待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恰好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如果我们缺乏文化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财富在哪里、自己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而是一味追捧外国文化,那就支撑不起一个大国的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包含了要对自己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就是用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跟世界打交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義文化强国。

2.2文化自信是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造成失败,这是有非常惨痛的教训的。苏联解体、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时至今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仍是世界的“主导”。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对非西方的驾驭、劝导和灌输;非西方国家则一直是西方经验和理论的被动模仿者和学习者、西方文化产品的消费者。[1]我们要特别警惕某些西方国家分化和西化中国意识形态的战略。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之争实质就是文化之争,如何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阵地,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地把握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2.3坚持文化自信,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随着全球国际局势的变化,西方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际文化旧秩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反思。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国际文化新秩序亟待建立。同西方一些国家主张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文明、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价值的做法不同,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培养高度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有利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的国际文化新秩序。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才能为世界问题提出中国办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造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创举,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今日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3 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途径

3.1文化教育

3.1.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丰富,内涵宽广。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我们有这么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推广出去,必须加强对国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让中华文化中优秀的道德精神、伦理价值和哲学思想,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底蕴。

3.1.2加强革命文化教育

中国近代,革命是时代的主旋律。革命文化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独特底色。对于革命文化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可以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和感受它对当下国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教育意义。因为不论是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中,还是在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勇于牺牲、不屈不挠、心系人民、艰苦奋斗的崇高道德情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刻提醒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1.3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朱子曰:“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续振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进而从根本上树立起文化自信。

3.2历史教育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的史观消亡——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所以当代中国要想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铭记历史,加强对历史的教育。

3.2.1学习辉煌灿烂的古代史

学习古代的思想史,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迈格局,到道家“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生命关怀,再到佛家“自净其意”“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灵智慧,这些思想对今天的中国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古代的文学史,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积极心态;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到再到鲁迅笔下的家国情怀。这些意志品质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了我们的血脉,内化为了我们的精神文化气质。学习古代的艺术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还有科技史、法制史等等。学习辉煌灿烂的古代史能让我们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2.2学习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史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心酸的苦难史,更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社会巨变关头,涌现出带领人民救亡图存的优秀组织——中国共产党,遭到外敌入侵时,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便显现出巨大的能量,唤起民众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社会制度的选择上,中国人民抵抗住巨大的国际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毅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民族抗争史的了解,能够让国民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震撼。

3.2.3学习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困难,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反思,攻坚克难;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了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选择,形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两弹一星精神”“航空航天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时代精神,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史可以更加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3.3增强文化自信,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种文化只有被熟知才能发挥它的影响力。我们要利用好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要敢于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善于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吗?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敢于宣传自己、善于宣传自己。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让人喜爱和认同中华文化。可以通過扩大国家间交流渠道;建立文化传播交流机构;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向海外等不断推动中国的文化走出国门,打造中国梦的文化名片。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文明引领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发展,民智才能迸发;文化发达,国家才有活力;文化强盛,民族方有长远之强盛!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世界意义[N].人民日报,2016- 10-27.

[2] 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途径 自信 高度 探索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