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公益实践与理念

时间:2022-12-20 09:00:06 浏览量:

摘 要: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作为全国首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即借鉴国内外基金会经验,十年探索过程中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理念和符合行业特点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取得较大的发展。在公共图书馆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基金会 图书馆事业 实践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6-0069-04

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于2003年底在国内成立了首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初始由浙江西子奥的斯集团和杭州1市7县(市)九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其宗旨是宣传图书馆事业的文化担当和公益宗旨,凝聚和整合新时期有志于文化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促进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该基金会属于地区性公募基金会,依附于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接受的捐赠大部分都来源于省内企业和个人,业务范围是募集、管理、使用基金;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奖励公共图书馆的先进集体及个人;开展图书馆业务的交流、培训、调研。基金会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投入的途径,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成绩斐然。

1 确立基金会理念与宣扬图书馆基金会人文精神

理念的确立与执行对于一个机构,尤其是慈善机构意义重大,基金会是实现慈善事业的一种载体。中西文化中对于慈善理念的界定各有侧重:西方文化中的慈善理念来自于原始的宗教思想,以“博爱”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是主要渊源;而中国文化中的慈善理念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是我国慈善文化的主要渊源[1]。以慈善为本的公益性基金会宣扬“博爱、普世与互助”精神[2],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其文化属性,并结合行业特点确定“人人能读书,个个读好书”为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理念;自2003年成立以来,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遵循这一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经过不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支助基层图书馆(室)建设”项目品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募捐和支助网络并具有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宣传图书馆事业的文化担当和公益属性,凝聚和整合新时期有志于文化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进步,作为全国第一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多方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图书馆基金会的做法,在确定理念与宣传人文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公益品牌之路,以此彰显基金会的理念。

2 塑造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公益品牌

“对于盈利性企业来说,品牌是其赖以经营和参与竞争的基础,打造品牌是其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慈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重视打造品牌问题”[3]。公益项目是慈善组织的品牌,是慈善组织为捐赠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是慈善组织与捐赠者之间的相互承诺,是一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只有捐赠者对公益品牌有足够的认知,才能使捐赠行为得以实施。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运作较为成功的品牌是“支助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和“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优秀工作者评选”项目。前者从大局出发,通过调研找出了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并让问题浮出水面,先后成功助推建成了杭州市江干区花园新村图书室、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甘肃省通渭县图书馆美术资料室、贵州省毕节市图书馆等案例,引起社会关注;后者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图书馆(室)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四届共甄选200余位在图书馆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馆员,给予表彰奖励。该措施为政府图书馆事业建设考核进行了补充,以此带动了杭州市城乡公共阅读的稳步发展。经过几年品牌的塑造,这两个项目已成为本区域行业内特色公益品牌,从而提高了基金会的社会知名度,也使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人人能读书,个个读好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宣传“博爱、普世与互助”精神和培养大众“平民公益”精神创造了条件。品牌项目的塑造,支助效果的增强,成为目前和今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努力的方向。

3 四两拨千斤,助推政府更关注、支持图书馆事业

由我国国情决定,现阶段公募基金会大多有政府背景,作为区域性的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也不例外,这种属性在成立之初很明显。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政府属性”是一个视野问题和技术问题。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践行。

2007年之后的几年时间,基金会理事长曾东元同志率领由市政协、农工党、致公党、浙江大学和杭州图书馆等单位学者、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对杭州市区县(市)图书馆、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图书馆(室)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调研组充分听取了当地文化部门、区县(市)图书馆、乡镇村干部、图书馆(室)管理人员以及市民、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先后形成了《杭州市乡村图书馆(室)面临困境亟待解决——杭州市乡村图书馆(室)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杭州市城区及街道、社区图书馆(室)现状调研与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提交政府,这些报告从不同角度调查了基层群众的阅读现状、需求及基层图书馆(室)的相关问题,也从专业的角度研究探索了我市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路,为强化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并由基金会理事长直接将调研报告呈送市委书记,由此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政府出台《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行业首例“两办”文件;促成政府成立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委员会”,也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层面针对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委员会。更促成了现有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与有效运作,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崭新模式和样板,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助推作用。

4 构建完善的募捐网络,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

4.1 宣传“平民公益”理念,培育多元化募捐对象

基金会成立之初,就多方学习、借鉴国内外基金会的做法,对于西方社会的慈善文化传统[4-5]与中国传统的“好善乐施”进行多角度比较,在尊重国人“好善乐施”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倡导“平民公益”理念,研究如何提高“个人捐赠吸引力”[6]和转化“一次性捐赠为长效性捐赠”,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予以补充。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原始资金来自于读者借书证押金和企业家捐赠两个方面。成立后基金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募捐基金:一是向企业(理事会成员)募捐。基金会理事多为浙商中的领军人物,他们在浙商企业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并热衷公共、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理事会成员捐赠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二是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募捐。基金会属于区域性公募机构,因此,接受的捐赠大部分来源于省内企业和个人,捐赠主体主要是社会公众,与基金会倡导的“平民公益”理念相符。社会公众一般主要通过基金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向基金会捐款捐物,虽然平均数额不大,但参与人员基数庞大,数量众多,有利于培育“平民公益”精神和践行“慈善的主体要向民间转移”[7]的目标。在2007~2009年三届“公民爱心日”活动中,基金会共计收到价值约29万元社会捐赠的物资和书籍。至2012年统计,基金会已募集资金900多万元。

4.2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比较成熟,“与政府合作”与“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为其以慈善项目的形式开展社会化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2]。

与国外的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及国内其它类基金会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缺乏社会化合作。如卡耐基基金会采取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图书馆捐助申请得到批准后,由基金会提供资金建造图书馆,接受捐赠的城镇则提供建造用地,并每年支付捐赠金额10%的税金以支付图书馆的所有开支。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认识到实现援助和自身发展更具长效的动力,加强社会化合作是目前的必经之路。2010年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和美国健华基金会达成合作的共识。数年来美国健华基金会在杭州市建德、淳安等地提供了援助资金,帮助基层图书馆室的建立,但由于该基金会总部在美国,后续的监督、培训等工作往往较难开展,为此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同意为基层馆员提供业务培训,并将这些基层图书馆室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目前基金会还正努力争取美国盖茨基金会的捐助,希望通过更多的国际化合作,更快提升基金会的运行能力、水平和地位。

5 结合行业特点,拓宽捐助对象

1996年邵友亮就曾经提出图书馆基金会由发展基金、奖励基金、研究基金、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和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几部分组成[8]。根据图书馆基金会的行业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图书馆基金会的捐助对象。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基金会的运行模式,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捐助对象逐年拓展,横向行业业务需求与纵向行业专业研究相结合的捐助模式更适应目前图书馆行业发展前景,更与国际图书馆基金会业务模式接轨。

5.1 开展合作共建,支持特殊群体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

弱势群体对于慈善来说,是第一扶助对象,是题中之义。而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对于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来说,更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基金会把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始终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地位。

杭州图书馆在浙江省盲校设立盲文分馆,组织各项活动关注盲人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助残日”期间,在基金会的牵头下,召开“关注盲人阅读需求,丰富盲人精神世界——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服务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深入研究盲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需求及盲文分馆运行模式,探讨利用杭州市残联的网络架构,提高盲文文献资源利用率与盲文分馆服务辐射力度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完善向所有人群提供平等、免费、无障碍图书馆服务的理念,为省内更多盲人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此后,基金会还出资向盲文分馆捐助了数十台盲人阅读器,以改善在校盲童阅读条件,并联系基金会理事单位西子奥的斯向盲文分馆新馆捐赠了一台供盲人用专门电梯一台。经过合理化的资源配置与合作化运行,盲人分馆发挥了独特的效果。

基金会支持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的兴办,并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民宗局、市佛教协会及一些企业的大力帮助支持,市佛教协会200万元对基金会的项目捐赠,终于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独立服务于普通市民的佛学图书馆。2012年开馆后受到市民的喜爱,被媒体称为“最美读书地”,读者留言“静地 静心 尽性”,为喜爱佛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交流的空间。

5.2 向贫困地区提供无偿的文化资源及扶持资金

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甘肃省“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的图书馆资助建设了集借、阅、藏为一体的“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美术资料阅览室”。先后为通渭县图书馆配置价值30余万元美术资料图书,建成为国内县级图书馆配置专业文献最“牛”阅览室。该阅览室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接待读者3.5人次,流通图书4.6万册。2009年基金会在捐赠人定向要求下向黑龙江同江市捐赠价值7万元的书籍;在2010年青海地震后,通过青海省慈善总会向青海玉树州图书馆捐赠了2万元购书款用于支持其灾后重建工作;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捐献了价值总计11万元人民币的艺术类、文史类和社会科学类书籍。这种“跨省区延伸,逾千里服务”的形式,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评。基金会这种跨省区在异地建立特色专业阅览室,将服务延伸至贫困地区的做法在国内图书馆界属于首创。

5.3 关注基层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

基础设施及基层图书管理员队伍的薄弱是阻碍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原因。起主导作用的“人”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和需求不被重视,会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瓶颈。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致力关注基层队伍的建设。为将优秀的图书馆基层工作者的事迹推广开来,全面激发基层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热情,2009年开始,基金会每年都开展优秀基层图书馆管理员的评选,共计对216名基层管理员进行了奖励,表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2013年,基金会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优秀工作者奖励暂行办法》及细则,拨专项经费开展“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优秀工作人员评选”活动,通过层层选拔,甄选出在图书馆岗位上作出突出业绩的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为事业建设中的不足进行了补位,力图以此带动杭州市城乡公众的公共阅读稳步发展。

此外,基金会还结合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业务培训,在摸清需求的前提下,义务为七区县农村图书馆(室)工作人员开展如何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图书馆(室)服务的培训,受到了好评。

6 结语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公益性实践是在成立之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具体国情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理念。作为全国首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运作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并存,应该看到基金会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还大有可为,如助力学术研究、助推国际间业务交流等等,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慈善是一种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7-61.

[2]刘兹恒,朱荀.美国图书馆基金会资助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102

-103.

[3]王卫平等.中国慈善史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89-193.

[4]杨岭雪.美国图书馆基金会的类型与运作[J].图书馆杂志,2005,(5):69-70.

[5]耿兆辉等.美国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运作[J].河北大学学报,2011,(6):113-114.

[6]杜兰英等.中国非营利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7-149.

[7]陆镜生.慈善面面观(第1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39-41.

[8]邵友亮.图书馆基金会——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措施之一[J].图书情报工作,1996,(4):76-77.

作者简介:梁亮,女,杭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推荐访问:杭州市 基金会 公益 理念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