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化学应该接地气

时间:2022-11-25 12:55:12 浏览量:

一、课题背景

一是回想自己初中时代我们学习化学的情景,即可总结为十二字:背字当先,作业连篇,考完断篇。

二是在我经历了高中、进入大学后,在恩师的启迪下,才让我正真明白了我们化学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主要是让我在大量的实验中明白了化学学科的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也让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的魅力---在变化莫测的实验中生产新的物质,那时也让我不断的在想一件事,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如何教我的学生快乐且高效的学习化学。

三是我从教以来,看到我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痛苦表情,更让我坚定了一种化学教学的思想,即化学课堂应该是快乐课堂和有效课堂。

四是我们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时,专家们的多次提到学习化学的“背多分”模式的危害,需要我们一线教育者改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五是学习新课标的感悟。在课程标准中开宗明义的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的性质应体现基础性、实验性和科学性。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我也在寻找一种教学的理论支撑点,于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初中化学为启蒙化学,应该接地气。

二、启蒙化学应该接什么地气,接哪些地气

首先 启蒙化学应接的是学科特性的地气。

第一,我个人认为初中化学属于自然学科,既然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特征就应该求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灌输这一理念。譬如说我们在序言中提到可以用一种铜矿(孔雀石)来炼铜,我们就应该学习到碳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去让学生感受这一客观事实,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

第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的绝大数结论都来自实验或实践,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应体现这个特征。如水的化学式是H2O,如果你问这个式子是怎么来的,这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

第三,化学学科的物质性,即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我们不能离开物质谈化学,更不能离开物质学习化学、教化学。

第四,化学学科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性,即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去研究化学。譬如说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这一事实,我们就得从宏观物质的角度和微观原子和离子的角度去说明。

其次,启蒙化学应该接生活的地气。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反作用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譬如我们学习到碳酸氢钠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先去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诸多作用,这样可以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效果。

其三,启蒙化学应该接学生认知水平的地气。

其四,启蒙化学应该接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地气。每一个教师在学科教学上都会有所长,但也必有所短,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扬所长,补其短。

其五,启蒙化学应该接新媒体的地气。譬如水通电反应的微观过程,即便我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要学生背的滚瓜烂熟,可能还抵不过一次视频演示更能让学生理解。

其六,启蒙化学也要接中考的地气。中考的四大功能(激励、评价、选拔和导向)和区域性的特点,就注定了它对我们一线教师产生导向作用。

三、教学中如何让启蒙化学接上地气

我个人认为,启蒙化学接地气可分为激趣、认知和应用三个阶段。即我们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中,再引领学生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取等方面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最后能分析应用。

一是我们的教学要贯彻和体现化学实验这一学科特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思想,逐步告别“背多分”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化学魅力。如我们在教学中讲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个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但又是考察学生分析推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一直在考试中备受出题者的青睐,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建议不妨这样一试:将纯净的氢氧化钠取出,迅速溶解在水中,取相同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其中一支密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另一支试管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或稀盐酸,观察现象,再结合化学式进行分析,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了反应。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将实验置于习题和讲解之下,以至于学者无味,教者叹息,完全失去了学科的根本特性。

二是建构化学用语的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语言解决化学的问题思想。众所周知,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两大法宝,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能背多少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但忽略了它在解题中重大作用。只要我们的学生具有应用化学用语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并真正能应用,学生分析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三是紧扣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化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把化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例如利用贵州溶洞这一奇观,就可以把生成碳酸氢钙的化合反应和碳酸氢钙的分解反应讲透讲明,还可以把水垢的形成、对硬水认识等融会贯通。

四是充分利用好信息社会的各种资源,把我们的化学与社会的进步有机结合,不要让化学成为一门“古老”学科而被学生抛弃。

五是紧跟中考的导向,不至于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而无分数,要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体会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并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是逐步建构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化学思想。例如,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合化学用语分析其微观实质,即Ag+和Cl-不能共存。只有当宏观和微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学习化学才涉及到了化学的本质。

总之,我们的初中化学肩负着多重任务,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认知能力,考试能力,分析能力等,但我始终认为,启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千万不能让孩子们跟随我们学习了一年的化学而(终身)畏惧化学,也不能因为跟随我们学了一年的化学耽误的化学素养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初三这一年,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接好地气,这是我们初中化学人将长期探讨的一个话题。当然让化学教学接好地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推荐访问:接地 启蒙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