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术应该并重

时间:2022-11-07 13:45:47 浏览量:

医生是以为病人诊断治疗疾病作为自己的社会生存方式和立身之本的,其职业生活必须紧紧围绕诊治疾病这一核心展开,只有为病人明确诊断、治疗有效,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认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而且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有时会令人生厌的,甚至会成为“恶医”;而只有医德却无医术的医生只能是一个好人,而不能称为医生,或者只能称为“庸医”;只有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的人,才算是合格的医生,才能成为人民的“苍生大医”。

过硬的医疗技术是医生救死扶伤的根本,这是医生这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之所在。医生的医疗技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后天学习得来的。作为医生,必须先要学习一定的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在临床工作几年以后才能逐渐担当起独自诊疗疾病的任务。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不会取得医生资格的。此外,医学是一种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旧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被修正,新的知识、技术在不断地涌现,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作为医生仅有书本知识和几年的实习经验是不够的,即使你已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如果你没有继续学习,也还是不够的。作为医生,不能有自满情绪,而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个病人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病情都在变化,对每一个病人的诊治都需要你开动脑筋,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明确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医生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动物,人体内部有太多的未知数。因此,一个医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并且要保证在工作时有充足的精力、清醒的大脑。只有具有了高超的技术,才能胜任医师的职责。

而医疗道德是社会要求最严格的职业道德之一,因为医生的职业行为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因此,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是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娴熟技艺的人。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师的职业道德具有新的特点,当前的执业医师应该具有“五心”,即爱心、热心、诚心、实心、耐心。

爱心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有慈悲心肠、博爱之心,要以爱护生命的情怀来爱护每一个病人。人的生命是最为珍贵的,生命体各系统的“故障”——疾病却时时来折磨病人的身心。当面对病人时,医生应当感觉到这种痛苦,就如同自己有疾病时的感觉一样,从而激发自己施展医疗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信心和决心,用医生的爱和劳动换来病人身体的健康,同时也换来社会对医师的尊重。

热心有了爱心,医生对病人还需要有热情——那种令病人觉得安全、舒适、温暖的热情。有了热情的服务,才能消除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感、陌生感,使病人感到亲切,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这不仅有利于对病人的诊治,也有利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诚心医生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自己为病人治病的诚实之心,让病人深深感觉到你的全心全意和专心致志,感受到你正在为治好他的病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而不是在“顾左右而言他”、敷衍了事,也不是粗心大意、虚虚实实、欺骗利诱等等。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必须精力集中、言语中肯,倾心于病人的心身疾病,观察细致入微。

实心对病人要实心实意,不要花言巧语,也不要吹嘘夸耀。为病人治病疗疾是医生的天职,把病人的病治好是应该的,而治不好病人的病则意味着自己技术欠佳或医疗技术不够先进。医生必须从实际出发,为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耐心一名医生所要面对的病人各种各样,什么样的人都会有,而且在当前人们对医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病人的琐碎事情多,额外要求多,这就要求医生对病人要有耐心,在诊治过程中必须认真倾听、仔细记录、耐心解释、不厌其烦;安排诊疗工作时要详细周到,尽量避免遗忘失误和粗枝大叶,对一些特殊病人尤其需要耐心。有位诗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医生是永远出不了院的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医生,由于他一直在医院里与病人打交道,长久下去心理上也难免会有病态的感觉。因此,医生在长期从事医疗工作后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一旦有了这种厌烦情绪,便会在工作中有所表现和流露。所以,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注意克服这种不良情绪。

总之,作为一名医生,应该以爱心、热心、诚心、实心和耐心来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感动病人,同时还要以精湛的医术来救治病人,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花费、最愉快的治疗来完成对病人的诊疗,这样他就一定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就会为自己赢得快乐。

推荐访问:医德 医术 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