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ERP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1-04 13:05:07 浏览量:

[摘要] 高校在管理类学科教学中开展ERP实训课程,该课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体验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还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的分析、教学内容不明晰、师资力量不够强、模拟的市场环境还不够真实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ERP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ERP课程; 特点; 问题; 新思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6. 07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16- 0117- 03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及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一、ERP课程建设的紧迫性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ERP对企业的重要性,开始关注ERP。ERP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导入相应ERP,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ERP的效益性却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企业购买的软件根本就和企业的管理结合不起来。

中国的中小企业有850多万家,如何挑选市场上种类繁多的ERP,如何认识ERP,如何实施ERP,是许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面临就业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尤其是经管类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不了解,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注重ERP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二、ERP 课程的特点

1. 建设目标突出实践性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正在成为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专业教育的两个方面,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对社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模拟实验、仿真实训、企业实战综合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掌握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以及ERP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企业使用ERP软件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其相关的先进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实训特征的ERP沙盘模拟课程为解决传统的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能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认知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突出“体验”与“问题导向型”

(1) 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或进行了一些实训操作,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最终使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体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角色、参与情境是ERP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墨守成规,体验式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在于理论教学只可以教授言传性的知识,而体验式教学可以教授学生意会性的知识。体验式教学将教师、学生都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旁观者和观测者,是课堂的统御者(参见图1)。

(2) 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是指:让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看作是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世界,从而获得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提高自身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在ERP教学中,从企业的设立形式提问到企业的注册与确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到形成企业的决策无不从“问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师所设立的企业与市场场景,结合学识的实际问题,师生利用所学习过的各类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学“问题”。以问题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模拟实际、分组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顾问,教师不仅要在课程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要提供必要的建议,讲解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解答由课程引发的关于实际工作的问题(参见图2)。

三、ERP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

团队合作与沟通是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实训目的之一。ERP沙盘模拟,是一个团体活动,并且有它独特的分工。每名同学都在公司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需要在一起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大多数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单一、片面,对企业的经营流程及评价结果存在误解,在教学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不能为企业的目标而统一努力。在上课之前,老师缺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缺乏一些必要的思想上的动员,致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仅仅关注自己所负责业务的经营业绩,忽视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授,始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数量,学生缺乏实训的主动性、积极性[1]。

2.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ERP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被割裂而破坏了其系统性。如有许多高校在选用ERP软件时过分强调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或者按照专业把ERP软件的子系统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会计电算化或沙盘就是ERP的全部内容,破坏了ERP系统的整体性,使学生以偏概全,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各子系统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然而,目前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对ERP缺乏系统性了解[2]。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实训过程的结果,忽视了对结果的分析,应由同学结合过程对其决策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巩固及灵活运用。

3. ERP师资问题是目前高校ERP教育的主要难题

ERP系统对教师本身有很高的要求,因为ERP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有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等专业管理知识,又要求教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求教师有实际的ERP实施的经验。目前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自学而来的,真正的ERP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企业管理流程的老师比较少,有企业ERP实施经验的老师更少,导致实验、实训课开设不全面,有些领域老师无法涉足,致使与此相应的案例教材、实训资料也比较少。师资问题是阻碍该课程发展的主要瓶颈。

4. 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真实的企业场景

一方面在教学中所用的ERP教材或者案例往往与真实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符,企业在经营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在实训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学生体会不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因为ERP沙盘模拟课程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抗,激发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发展的意识。从目前的授课情况看,学生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企业顺利运营并获取利润,却忽略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击败竞争对手。也就是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风险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使学生无法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真正体会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环境[3]。

四、ERP 教学的新思路

1. 选择和配备优质的教学资源

目前缺少ERP 综合实训教材, 即使有一些相关的教材,也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及技术知识数据上的漏洞。一本优质的ERP综合实训教材应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使学生在掌握ERP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ERP软件的认识,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二是通过操作的学习和角色的模拟,学生能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单独完成自己的任务,成功实施ERP。可以采取院校各专业教师、ERP 沙盘提供商、企业界的管理精英、软件专家多方合作共同研究开发ERP 沙盘操作教材的方式, 而不是完全依赖于ERP 沙盘提供商所配备的教材。这样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发的软件更具有通用性,更能适应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素质;同时拓展校外教学资源,聘请软件公司中资深的技术人员或ERP实施顾问给学生培训、开设讲座;建立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分批分期到企业的ERP实施一线进行实习,体会ERP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改善学习效果。

2. 分层次教学

ERP的教育与培养目标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分层次进行。就多数一般性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而言,目前ERP教育应聚焦在普及ERP知识、了解ERP作用,掌握ERP的原理和能胜任部门级ERP操作管理的应用方面;在软件工程类硕士和MBA中培养工程师级的应用专家和培训专家;ERP高级人才的培养,应由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和EMBA学员来承担。这样才能各负其责,培养的人才各有所用。在普通高校管理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应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以沙盘模拟决策对抗性训练为代表的ERP认知性综合实验;在中年级中,可以开设比较复杂的以计算机决策模拟为主的验证性综合实验;在高年级可以结合企业创业计划的策划,开展以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为主、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品牌与无形资产建设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

3. 找准专业结合点开设相关课程教学

ERP的课程设置除了结合学校特点分层次教学之外,还要结合专业有所侧重。如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在于资本融通、营运资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市场营销专业的重点应在于产品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的营销区域与营销方式等;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倾向于产品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等。因此,通过合理结合各专业教学目的来设计各专业ERP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可使学生在对ERP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ERP的运用了解,为其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4. 在ERP课程的平台上,整合各学科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课程有很多,但这些课程的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研究,教师讲授往往缺乏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课程之间更是缺乏系统的衔接,让学生认识到的、积累的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缺乏对企业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将ERP视为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基于ERP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例如,传统运筹学的教学偏重于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的算法,但对于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涉及过少,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在ERP中,有很多问题需要使用者运用运筹学的知识来解决,如预测、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以及其他优化问题。因此,通过ERP的案例以及ERP软件的使用,可以将运筹学的知识与ERP结合起来。

现阶段经济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不仅造成教师的角色错位,教师本身就不十分懂得企业的实际运营,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落后的教学现状要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ERP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针对学生在模拟企业实战时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管理学等知识,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分析问题、找对策、作决策,并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更快地参与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 鲍春生. ERP沙盘环境下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构建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3).

[2] 王朋. 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3):119-121.

[3] 侯林芳. ERP沙盘模拟课程相关问题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5):245.

推荐访问:课程建设 几点思考 高校 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