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31 11:30:11 浏览量: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各大高校的探究性教学质量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日后高校的探究性教学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项目;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在高校探究性教学中,由于许多生成性的东西是不可预见的,要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淀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确认识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重视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一、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过程的自主性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即把学生看作探索者,让他们通过探索实践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2.探究态度的质疑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质疑为前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向生活质疑,向自己质疑,只有带着疑问学习,才能养成探究的品质和习惯,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探究形式的开放性

开放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质疑解疑提供机会和条件。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用身心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澄清学生的价值观。

4.探究氛围的和谐性

氛围和谐有助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说的氛围不仅包括物质氛围,如教室的课桌椅摆放是否合理,教室有无绿色植物等,还包括精神氛围,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等。在氛围的营造中,师生关系特别重要。信息化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广泛,所了解的内容教师不一定全都知晓,所以,高校教学需要师生共同体验和探讨,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5.探究评价的多元性

课程评价对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高校教学与数理化不同,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固定,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无所谓对错。高校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此,在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中,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取向,主张多元化评价,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二、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1.教师应与时俱进,提升知识素养

第一,高校教学教师要能建立起大中小学德育知识体系,并对每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熟知于心; 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糅合多学科,形成宽且深的知识底蕴。

第二,高校教学时代性很强,教师应主动感知信息,浏览相关书籍和网页,汲取新的营养,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第三,注重培养教学技艺,多观摩,多研究,整合精选教学案例,用适宜的多样化表征,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情境。

第四,在实践中消化这些知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调整学习方式。“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才能凝聚教学智慧,灵活转变角色,有效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应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提升认知素养

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主张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感人的情境,动人心弦的图片,师生、生生交流中思维火花的碰撞都是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自然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对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困惑,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告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如请专业人士做高校教学探究学习报告,或教师通过网络及相关知识手册带领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评价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素质教学下学生评价,教师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生命整体发展”为价值追求,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育人观,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外,还需对学生跟踪调查,联合家庭、社会等进行评价。家庭与社会评价是课堂评价延伸的有利方式,通过对家长及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能力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诊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双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工作必不可少。探究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杨丽蓉.我国探究性教学实施的文化阻抗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2]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66-70.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探究性 高校 项目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