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与基于国家利益的语言教育

时间:2023-01-08 21:15:02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提 要] 借助语言教育产生软实力已有较多成功的案例。中国的孔子学院、英国的国家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葡萄牙的卡蒙斯学院(Instituto Cames)、巴西的巴西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Brasileiro)、法国的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aise)等国家级“机构”早就试图借助语言来吸引学者,以软性的、文化的手段影响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回顾过去70年间美国大学的外语教育,深度分析1940年即将参与世界大战面临日本的威胁、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号的发射成功、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的签署、二十一世纪初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五个美国面临的不同危机事件,探讨国家是如何通过支持大学的外语教育,借助语言教育课程体系来实施软实力策略,从而实现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国家利益目标的。并将以1946年设立的美国对外贸易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为例,深入探讨政治性、社会性、历史性这三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和推动美国大学语言教育课程发展的。

[关键词] 软实力;语言教育;国家利益;外语教育机构

[作者简介] 辛保罗(Paul Sinclair):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引 言

近年来,全球汉语研究热潮凸显了语言的文化和政治力量。几个世纪以来,汉语一直吸引着外国人。无论是八世纪的日本僧侣、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神父,还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外交官,他们都认为掌握汉语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与历史上的汉语热潮不同,如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报名人数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外国人发现他们在时尚、科技、建筑和娱乐等行业都需要汉语,汉语技能并不仅仅在中国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已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并与占主导地位的当地企业展开竞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中的日益深入,汉语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这也是语言软实力的巨大体现。

毫无疑问中国早已把汉语教育置于重要位置。195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目的在于开展广泛的友好外交活动,如代表团互访、举办纪念仪式以及研讨会等活动,旨在促进中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此后,数以百计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亚洲、非洲、北美、中东、欧洲和大洋洲(Paradise,2009)进行文化、教育、语言方面的交流。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国家级公共机构,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也是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机构中做得最成功的。例如,英国的国家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葡萄牙的卡蒙斯学院(Instituto Cames)、巴西的巴西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Brasileiro)、法国的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aise)、意大利的(Società Dante Alighieri)、西班牙的(Instituto Cervantes)、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会(Japan Foundation)、德国的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等,这些机构使用语言与文化交流来吸引学生、学者、教育家和商人到他们的国家。孔子学院的规模非常大,全世界已有500多个学院和1000多间孔子课堂设立在142个国家,其中135个学院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China Daily)。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构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它们鼓励学习者与以母语为主的人进行交流,使语言学习者逐渐理解并融入和使用这种语言。而“标准发音”是语言教育软实力特别重要的一面。例如,美国和英国分别设立了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与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等国家广播电台,利用“标准英文发音”来吸引英文学习者,把自己的国家价值观与政治态度传播到国外。

然而,讨论语言教育的软实力时,我们不能忽略关键的三点。一是孔子学院或英国国家文化委员会的“学院”试图利用语言来吸引学习者;二是高等教育机构也会代表国家利用外语教育影响学生;具备经济实力的国家也会用其他国家的语言课程教育来达到国家目标;三是把语言教育作为软实力武器的策略不一定是长期的、计划周密的。软实力策略经常是为应对危机、威胁或短板而实施的。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大学的外语教育课程和国家机构怎样鼓励大学开展符合国家利益的外语教育,从而指出二战爆发以来美国面临的五个不同危机,探讨这些危机是如何导致外语课程规划转型的。具体地说,1940年即将参与世界大战的美国面临日本的威胁、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号”发射升空、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的签署、21世纪初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五个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大学的外语教育工作。本文以1946年设立的美国对外贸易学院(AIFT)为例,探讨政治性、社会性、历史性这三个主导因素是如何影响和推动该学院教育课程发展的。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研究重点。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學的外语课程受到当时国际局势严重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软实力策略经常具有被动性而非主动性。其次,虽然美国政府给大学提供了经济以及行政方面的支持,但大学编制的外语教育课程并不是政府所希望的那样,被视为创新的外语课程很难普及到一般的大学课程里,无法长久生存下来。再者,大学内部不同学院各自为政,在大规模的项目中不能进行有效合作,使得大学与政府机构的教育工作产生重复,导致新的外语教育计划与旧的计划之间产生溢出效应。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大学虽然受到政府相当大的经济与行政支持,但是大学的外语教育能否产生软实力呢?

一“衰落期论”与外语教育

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著作《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该书阐述了美国尚未发掘的优势(J.Nye,1990)

推荐访问:国家利益 实力 语言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