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05 20:15:03 浏览量: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篇】(范例推荐)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然而,渗透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总是与机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机械类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二、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x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4]。

  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上过王晓进老师的《机械创新设计》公选课,老师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到了大四,作为专业课,学院又开设了由胡基才老师主导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胡老师是个很有心的人,他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他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师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师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

  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五、 总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2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26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时候,我在张巍老师你的《机械创新设计》课上学习,刚开始你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你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你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你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

  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3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然而,渗透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总是与机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机械类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二、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x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4]。

  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上过王晓进老师的《机械创新设计》公选课,老师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到了大四,作为专业课,学院又开设了由胡基才老师主导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胡老师是个很有心的人,他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他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师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师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

  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五、 总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4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5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6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26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时候,我在张巍老师你的《机械创新设计》课上学习,刚开始你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你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你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你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

  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7

  20xx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电学院的选拔,后来分到了一个课题组来研究灾难搜救机器人,正好与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一致的。由于当时我会使用一些三维设计软件,所以小组中我的任务主要是工程制图和仿真分析。前期我主要做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资料收集,中期根据大家讨论好的设计模型绘制三维图,出图纸,并校核产品的机械强度,动力性能,后期去市场购买所需标准零件,和制作一些简单机械动画。本次大赛是一次漫长艰辛的过程,我全面知道了机械产品开发前后的流程,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我感觉最重要的收获如下:

  1、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任何一种机械产品的开发,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此时团队的力量将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团队成员合作能力强,大家能够互相协调并有效地沟通,拧成一股绳,产生的力量会无比强大。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致,大家互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工作将难以开展,或者效率很低。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出现几次意见分离,产生了抵触情绪。当自己在精心做完一项工作时,却得到其他组员的批评指责时,其实他只是凭自我感觉说话,而我当时十分恼火,直接扔下工作不管。其实我觉得一个团队中大家必须相互理解,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一开始不能凭感觉否决他人,而是应该理解别人的思想后再给出中肯的意见。所以我从中学会去了解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做事方式,去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不要简单地批评他人的构思,而是学会倾听,然后积极讨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2、何谓机械创新设计。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再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机械设计的好坏必须要依靠实践经验。所以之前设计的机构形状复杂,没有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加工工艺等,当我们把图纸给机械加工师傅看时,他以为我们是大一的。很多结构无法用普通机床加工,如果上数控机床成本太高,我们的经费不足。当我们按着公差书上的标注时,把精度定的太高,所以很多参数根本对那些普通机床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很多结构复杂的必须分解加工,然后再组装起来,有的装配图的零件孔加工必须配做。这些东西必须要亲身去工厂实践才能有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就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就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上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总是含有一些旧有元素影子。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总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产生。但是任何创新不是为了独特而创新,而是因为追求新的功能,追求设计的东西比已有事物在各方面更好。我们的项目名称是“城市灾难现场搜救机器人”,我们的创新是功能的一些组合,但是这种组合势必有很多缺点,在复杂的场景下肯定是很难完成的,也就是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不太好。我们机器人分离组合采用了锁具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之前我们翻阅过很多资料,只不过我们把对接结构重新设计,在国内子母机器人分离组合还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创新也许在是在原有结构工艺上改进一点点,或者将不同机构组合在一起,达到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只为追求独特、新鲜,而做出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这种创新是无意义的。

  3、从这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学校了我们只能通过课本去了解知识,很多机械知识获取只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殊不知机械学科是一门长期实践的学科,很所结构在纸上画起来十分简单,用鼠标随便点点画画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学得东西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纸上建模简单,但真正投入到实际加工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担心,因为实际加工影响因素多,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产生一系列问题。另外我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对机械结构观察不深入,接触的机械产品太少,具体到设计过程中时,大脑中浮现的机械结构太少,只能根据产品功能去查阅书籍。所以我认为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必须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存储在大脑中,这样设计产品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一定机械知识的存储,才会从中得到灵感,才能有好的创新点子。

  4、每一次团队合作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不仅仅是涉及项目知识的快速学习,而是学习他人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次团队合作,自己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人,通过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虚心请教他人,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我很欣赏龚力学长,因为他做事非常有条理性,每天都会规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目的明确,领导能力很强。还有郑金忠英语非常好,常常翻阅英文资料,查找的资料十分全面,我以后也要看看类似英文的材料,毕竟国外机械行业做得比我们好,自己不能局限于中文资料。参加这种比赛,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因为我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这种比赛,所以玩的时间少,项目的完成进度经常会和学习考试发生冲突,自己必须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己办事的效率。

  非常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多举行这种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大学里工科类学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8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9

  历时两天的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了,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收获了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

  虽然只是仅仅两天的赛程,我们小组的成员已经为之尽心尽力的奋斗了很久,从最初定下课题到最终把实物成功的展出,过程中有喜悦也有艰难,当然也少不了两位指导老师的倾力指教,这一次,我们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并代表安徽省出赛全国大赛,这一荣誉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我们这一次获得的荣誉,是属于我们这个集体的,是对于每一项工作环节的肯定。最初的选题,我们就遇到了很多难题,为了切合这次大赛的主题,我们征求了很多同学以及老师的意见,在市面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将我们的设计融合进去,将产品更加深化,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加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大众的认可。我们初步设计的是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节能洗衣机,将动力系统整体外移,依靠齿轮传动人力带动洗衣机滚筒主轴转动,后来在多方的讨论和模拟之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并且在两位指导老师——张老师和姚老师不遗余力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现在这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在制作的过程中,问题也是接踵而至,很多意料中和意料外的情况一直在发生,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将纸上的东西付诸实际,我们请教了系里的很多老师以及车间的师傅们,老师们的经验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帮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渡过难关。

  在比赛期间,我们一方面是充满了自信奔赴赛场;另一方面,我们也虚心的参观参观全省其它高校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参赛作品,在全省的高校设计产品的比对中,我们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以及极其新颖的想法和思路,也使我们见识到了很多我们自身的不足,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增进了了与来自不同学校的陌生同学们的交流。

  这次比赛归来,我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和启发,首先获奖的喜悦已经是溢于言表,但是我们仍然要冷静做好分析和结尾工作,此次大赛,我们认识到了许多许多其它高校的优秀的学生和作品,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虚心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将自己,将作品补缺补差,力争做到完美。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以及在社会上的工作上,我们也会因为此次的比赛,收获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所以,此次比赛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学习和成长的结束,这只是一个逗号,引用一句老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

  通过几周的学习,让我这个非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机械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机械创新的种子。课程通过机械创新设计的表达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选题、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机构创新设计、结构创新设计、一般创新设计技法、创造力开发和创新失误分析。从选材和内容安排上力图通过向读者介绍创新设计方法和成功的机械创新设计实例,提高读者对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的兴趣和自信心。起初我对机械设计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车辆,以及自动化等方面,总觉得机械就是大型机器,工厂里的机床之类的,虽然我是一名男生,但是我对车辆的兴趣并不大,但是我觉得通过这门公选课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我更觉得这是一门艺术,一门创意闪光的地方。机械设计不同于艺术类的工业设计或者视觉创意之类的,机械设计更需要的不单单是我们的创意,思维,想法而是我们实施这个创意,让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不同于空想,我们更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支持,更需要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物理,力学,机械,材料….都是必不可少,更加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跟综合素质。小到创意的文字表述,大到团队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机械创新设计,不单单是大型的机械,比如航模啊,汽车啊什么的,更是一些我们身边的小设计。不要小瞧这些小的设计,关键的时刻,小的设计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上课时我们看到的逃生防护网,我觉得就很不错,原理很简单,可实时性很强,而且很有创意,在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很感谢机械学院的老师们跟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学习了这门课程,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机械设计的学生来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或许将来我并不会成为一名机械方面的工作者,但是机械创新设计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思路,告诉我的创新精神,我相信,不论将来我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很有用的。

  在一次,感谢这些老师们这几次课上,对我的教导,谢谢。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 机械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心得